• 39阅读
  • 0回复

日本的“技术立县”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6
第6版()
专栏:

日本的“技术立县”运动
陆忠伟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掀起“技术立县”运动。这是日本经济从“都市化”转向“地方化”,也是“技术立国”新战略的重要一环。
所谓技术立县是指府、县运用交通、人才、地理、水电等有利条件,在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的地方,吸引投资,使高尖技术在县内生根开花;并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建立初级产品工业,使本地区的工农业部门适应国际环境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缩小与工业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到收入不降低、就业不减少、人口不外流的目标。
目前,日本已有近二十个县提出了建设计划。例如,秋田市准备环绕机场,依托秋田大学,扩充工业技术中心,搞“临空型技术密集城市”。山口县玖北地区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大分县的一些小企业开展“一工厂一技术”运动,此外,在大分县倡导发起下,德岛、群马、岩手和福岛各县还成功地开展了“一村一品运动”(一村要出一项拿手的产品)。
技术立县运动的蓬勃发展,与日本经济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战后,日本的工业布局是围绕煤、铁基地(海外进口)和消费市场形成的。其“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囊括了全国工业的80%,但因忽视国土的均衡开发,出现了沿海工业过密、内陆地区过稀现象。自六十年代起,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通过各种手段,诱使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地方分散。这在当时对缩小地区差距收到一定效果。等到石油短缺时,生产成本骤增,钢铁、肥料、纸浆等企业陷入结构性萧条,向地方投资、建厂的劲头锐减,政府的调节机制失灵。随着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港口、公路等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价值相对降低,机场、飞机在工业布局中的意义愈益重要。空运的发展降低了运费。据计算,每吨集成电路板从九州到东京的航空运费仅为价格的1%。这使内陆地区也能克服经济落后的缺陷,发展新兴产业。
在技术立县高潮中,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措施。通产省规定开发区需具备机场、新干线、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必须有理工科大学;要有一定数量并具有一定科研成果的老企业等等。各道、府、县拟定的详细开发计划,主要包括制定工业用水、道路、住宅等建设计划;改编或充实科研机构,收集有关人才、技术、设备等情报;设置科学产业技术中心;设立技术立县振兴基金等等。政府有关部门,如通产、农林水产建设省和国土厅接到各县申请后,进一步审查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经济效益有多大等等。各省厅分别从工业、技术、农业、国土开发及建设角度提出本部门意见,提出所申请的开发计划所需解决的主要课题,并敦促各地区提出相应措施,然后再予批准。
技术立县主要由地方开发,国家不给特别的财政补贴。但对已获批准的地区,政府予以一定照顾,即开发地区可享受日本开发银行、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的低息贷款;对尖端技术企业在开发地区新设的部分工业设备减免部分税收;在工业用地、住宅、建设上,适当放宽某些政策规定。
技术立县是日本工业布局的再调整及国土开发的新展开。从长远看,它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农业县”发展为“技术县”后,丰富的农副产品将成为国际商品转销各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县民收入,还将使尖端技术向整个日本列岛扩散,使日本成为“高尖技术列岛”。目前,大分、熊本、山形、福岛等边远地区已成为微电子工业重镇,预计今后将出现更多的“硅岛”、“电子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