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老树春深花愈香——山东大学教授萨姆·金诗伯入党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9
第4版()
专栏:

老树春深花愈香
——山东大学教授萨姆·金诗伯入党记
11月的济南,寒冬已踩着遍地黄叶从风中悄悄走来,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一位身材魁梧、大鼻子的老人,却久久漫步在砌满落叶的小径上,漫步在冰冷冰冷的寒风里,他两眼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布满皱纹的脸上容光焕发。匆匆走过他身旁的同学十分惊奇,“金先生,您今天遇着什么大喜事了?”
老人紧紧握住同学的手说:“我入党了!我入党了!”说着,两颗浑浊的泪珠从眼眶里落下。
他,就是山东大学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萨姆·金诗伯教授。
萨姆·金诗伯,1914年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赤塔。1926年,他随父母来到上海。他在上海读高中、大学期间,认识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同志,开始同情和关心中国革命。抗战爆发后,他家迁往美国,金诗伯却留在中国。1947年,当他哥哥、著名记者马克盖茵专程到上海接他出国时,他却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千里到了山东解放区。在解放区,他教授俄文、英文。1951年,金诗伯到山东大学任教,认识了刚从学校毕业的中国姑娘许世琳,建立了幸福的家庭。1953年,他加入了中国籍。
金诗伯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57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十年动乱中,他虽然被斗,被关押,然而对党、对中国革命的信仰更加坚定不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先后两次写了入党申请书。
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金诗伯就自觉地以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呕心沥血地做好教学工作。去年他已六十九岁高龄了,还担任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山东大学分新、老校两部分,他几乎每天在相隔四里路的两个校园之间跑,最多时候一周上四十五节课。
一天,大雨滂沱,如倾如注。有的学生想,这么大雨,路又远,老先生肯定不会来了。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只见金教授披着雨衣,走进了课堂。同学们感动地说:“您这么大年纪,等雨小点再来不行么?”金教授笑着说:“你们四五十人,我迟到一分钟就等于浪费四五十分钟!”
今年11月10日,中共山东大学党委正式通过了金诗伯教授的入党申请,三十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喜讯传来。这个年届七十、身材魁梧的老人象孩子一样地哭了。他激动地说:“党和中国人民给我的东西太多了,我要报答!我要报答!我要把余生的每一点光和热都献给中国的四化建设。”
本报通讯员 高忠汉
本报记者 费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