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有形象的时间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0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有形象的时间艺术
上海电影乐团首席指挥 陈传熙
问:电影音乐指挥工作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交响乐队指挥工作有什么不同?
答:过去,我在交响乐团任指挥,主要是指挥欧洲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奏,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柏辽兹和俄国的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捷克的德沃夏克……等名家的杰作。交响乐队指挥应当是这些乐曲的解释者,或者说是使作曲家乐想再体现的主宰与乐队的灵魂。他也必须要象一个歌剧演员那样进入角色,通过各种手势把乐曲的神髓表现在指挥棒下,才能使作曲者的乐想为听众们所透心地欣赏。这也正是乐队演出的最高目的。
电影音乐的指挥工作却与一般交响乐的指挥不同,它既是从属于电影的,又是为增强电影内容的气氛和音响效果服务的。音乐本身是时间艺术,电影音乐是有形象的时间艺术,它的时间流动必须在与画面的流动密切配合下进行,绝不容许有一秒钟的“冒进”或“拖沓”。电影胶卷在放映机中每转动一秒钟,就有二十四格画面,如果音乐发生“迟到”或“早退”现象,不仅破坏画面的完整性,也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要求指挥棒下的音乐节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与电影画面配合得非常准确,不能有任何误差。
电影片子的生产计划性极强,留给作曲家与音乐指挥的创作时间极为短促,电影音乐指挥常常和演奏员同时拿到总谱和分谱,立即要付诸排练,不能象排练交响乐作品那样有充裕的“备课”时间,电影音乐指挥有时几乎没有时间“备课”,这就要求指挥必须具有“一目十行”的视读乐谱的本事。他必须将总谱上的抽象音符,立即与画面上的情节对上号,然后又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指挥乐队将每一段不同情节不同情感的音乐,与画面密切配合并同画面糅合在一起表现出来。
几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中受到极大的锻炼,我必须要求自己及时去完成任务而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苟且。作为一个电影音乐指挥,要对新作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既要能迅速、准确地解释作曲家所要求的意图、熟悉总谱、进入画面角色,而且还要很快地投入排练和配乐录音。由于工作繁忙,我不大可能随着摄制组的同志们遨游各地深入生活,但又要及时地完成各种反映各地民族风格的影片配音工作,如云南的、西藏的、新疆的、延边的、内蒙古的乃至山东、河南、贵州各地的故事片。在配乐工作中,各种民族风格的曲调都可能接触到,因此我常和朋友们开玩笑说:“我也算是个‘秀才’吧?中国有句老话:‘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嘛!’”我便是以这种心情广泛地汲取和学习了全国各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的。
电影音乐指挥还会经常遇到一般交响乐队指挥所碰不到的难题——即外国电影译制片的音乐配音。有些外国影片如著名的《简爱》、《冷酷的心》、《巴黎圣母院》等,在译制过程中,它的音乐也随着演员的对话同时被抹掉,为了使原有的音乐不至于中断以保存其艺术上的完整,就需要把原有的音乐记录下来,重新演奏和录制。这就必须准确地记下这些与对白、效果混合在一起的音乐,再把它分解到总谱上去。这项工作就需要有较高的视唱练耳的音乐修养了。有时一个和弦要分别在总谱的各个声部上记下几个或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音符,或写下几支同时进行着的曲调,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译制”工作,非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是不堪其苦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