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猪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04
第2版()
专栏:土产介绍

  猪鬃
关崇炘
猪鬃为我国主要土产品之一,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前世界需要猪鬃总量约为六千公吨,其中由我国供应的即占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按去年外销情况估计,我国猪鬃在国际市场上的供应量约近百分之八十,产量之多由此可见。
猪鬃即猪背脊上所生的长毛,毛硬且尖锐,富有弹性,不受潮湿空气的影响,韧性很强,能耐高热。由于它具备这些特性,所以用途很广,成为今日工业上,国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猪鬃主要的用途是制造各种刷子。如机器用刷,油漆用刷,军用枪炮刷,以及各种家用刷等。此外猪鬃劈成的细长纤维还可与丝、毛合织成衣料,制造丝织品?头及皮工缝纫用的引针。残碎的猪鬃与洋灰泥土混合,能加强建筑物的坚固性,或在农业上用作肥料。
猪鬃在我国的产区,比较其他土产品尤为普遍。农民养猪,主要的是为了积肥。由于我国农产品产量多,饲料贱,故养猪事业即成为我国农村很重要的一种副业。猪鬃的主要产区与集散市场是:在东北区以吉林、齐齐哈尔、阿什河、宽城子等地分布最多,以沈阳为主要的集散市场。西南区黑鬃、白鬃分布很广,四川省为我国最大的猪鬃产区,产地遍及全省,以白鬃最著名,重庆为主要集散市场。中南区的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皆为猪鬃的产区,其中以湖南的湘江流域分布最多,全区以汉口、长沙、开封、南昌、广州等城市为主要集散市场。华东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各省亦分布很多,以青岛、济南、潍县、上海、杭州、蚌埠为主要集散市场。华北区猪鬃产地亦遍及全区各地,集散市场有包头、张家口、保定、天津、北京、胥各庄、新乡、太原、石家庄等地,以保定、胥各庄、北京三市场的鬃量最多。此外西北区陕西省的榆林、甘肃省的兰州都是猪鬃主要的集散市场。
猪鬃的产量与品质,是有季节性的,受着气候的影响。猪鬃一般冬季产量最多,品质最好,春秋两季次之,夏季最差。我国猪鬃品质以东北黑鬃最好,油性大,杂质少,尺寸长(平均尺寸在四寸半左右);华北鬃次之,尺寸平均在三寸七五左右,中南、华东的品质亦好,但平均尺寸较短;西南以四川的白鬃品质最好,产量也多。我国猪鬃产量,以省来讲,据一九四六年伪中央农业实验所发表数字,四川为全国第一,抗战前平均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百分之十四,次为湖南,约占全国总产量百分之十弱,再次为江苏、江西、山东、河北、广东等省,东北全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百分之十六。又据一九四八年中国贸易年鉴估计,我国猪鬃产量从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九年平均每年总计在七○、○○○公担左右。
猪鬃为我国外销的重要物资之一。猪鬃外销始于满清咸丰年间。光绪年间运销美国及日本很多,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达,对我国猪鬃需要亦日益迫切。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猪鬃每年出口均在四万公担左右。过去我国猪鬃出口多操纵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洋商手里,猪鬃价格亦为帝国主义的洋商所操纵。自全国解放后,实行国营贸易对外统销的政策,在价格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操纵,争取了鬃价的稳定,品质也获得相当提高,因而一九五○年的外销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促进内外交流,活跃城乡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国家税收,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例如河北省河头镇,有两万人口,中国猪鬃公司去年即投放了加工费折合白玉米一、四八○多万斤,大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仅河头镇完成的税收较唐山市即多百分之五十。再以山东潍县为例,一九五○年共收购了一万箱猪鬃,该县农民普遍反映这是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好买卖。一九五○年全年国营猪鬃公司共收购了一千多万斤猪鬃,打破了近十五年来的收购数量。一年来,由于国营猪鬃公司大量委托私商收购与加工,亦使私营猪鬃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目前全国一半人口以上的地区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亦进行了减租退押。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将会飞跃的发展,养猪业也将随之而发展。因之,如何作好猪的饲养、管理、防疫、育种等工作,使猪不生或少生疾病,即成为今后农村副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地如能切实地很好地重视这一工作,猪鬃的产量亦将会大大增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