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从长期紧张走向初步缓和——一九八四年南部非洲形势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1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从长期紧张走向初步缓和
——一九八四年南部非洲形势回顾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从长期紧张走向初步缓和是1984年南部非洲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
南部非洲政局的缓和是伴随着一系列重大事件而逐步出现的。今年2月16日,安哥拉和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南非从3月1日开始从安哥拉南部地区撤军。3月16日,莫桑比克同南非在恩科马蒂签署互不侵犯和睦邻条约。条约规定,在双方出现危及相互和平与安全以及出现危及本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分歧与争端时,缔约双方应当通过谈判、调解等和平方式来解决,不能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人们认为这两个协议和条约的签订,是有利于本地区和平的重要步骤。与此同时,斯威士兰、莱索托等国也分别就共同安全问题同南非进行了会谈。5月中旬,西南非洲人民组织和包括纳米比亚“多党会议”在内的南非代表团,就纳米比亚问题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了会议。由于南非的顽固态度,会议虽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对立的各方首次一起坐在谈判桌旁,并就停火问题、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四三五号决议问题,以及纳米比亚独立与古巴从安哥拉撤军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这件事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不久前就南部非洲和平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建议,包括南非从安哥拉撤军、实施联合国四三五号决议和古巴撤军等,并将建议内容通报了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世界舆论认为,这表明了安哥拉愿意和平解决南部非洲问题的立场。
上述一切使南非对非洲邻国的侵略颠覆行径受到一定的制约。去年南非曾野蛮空袭莱索托,疯狂轰炸莫桑比克,大举入侵安哥拉,对某些前线国家进行武力威胁,使南部非洲成为世界紧张局势中的“热点”。今年南非没有采取这种赤裸裸的军事侵略行动,同有关国家的关系走向缓和,其中与莫桑比克的关系具有代表性。
南部非洲形势的缓和是非洲前线国家和世界人民同南非种族主义政权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有关各方互有需要、相互妥协的产物。南非顽固推行对外侵略扩张、对内种族歧视的政策,遭到全世界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庞大的军事开支、经济衰退和连年旱灾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使南非感到要与前线国家全面对抗已力不从心。内外交困的处境迫使南非当局不得不调整对前线国家的政策,以巩固国内的种族主义统治。长期受战乱、旱灾之害的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也都希望有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以便于它们克服困难、恢复经济。正是这种大势所趋、互有需要的形势,使有关各方开始从对抗与敌视转为对话和妥协。
美国对南部非洲局势的和缓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里根政府从全球战略考虑和出于在今年大选中争取黑人选票的打算,需要南非改变一下对非洲前线国家的僵硬作法。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罗克在南非和有关国家间穿梭往来,调解斡旋,显然不是没有效果的。
不过,南部非洲形势的缓和还仅仅是初步的和不稳定的,因为引起局势紧张的根源没有消除。首先,南非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对非洲前线国家“制造动乱”的战略,改换的仅仅是手法。它至今还未放弃对安哥拉、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等国内反政府势力的支持,它的军队还占领着安哥拉南部大片领土。安哥拉提出包括古巴撤军在内的建议之后,南非又设置新的障碍,无意改变对纳米比亚的占领政策。其次,南非无视世界舆论的谴责,继续在国内推行种族歧视制度。因此,消除南部非洲紧张局势的根源,实现联合国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四三五号决议,仍是摆在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