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未必过时的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4
第8版()
专栏:

未必过时的闲话
谢云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已成了历史陈迹,但在大洋彼岸升起的五星红旗,似乎还在人们的心头飘扬。象常有的情形那样,一阵兴奋、激动过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深沉的思索。有的同志考虑着我国体育事业如何“实行两分法,更上一层楼”,更多的同志则由体育的走向世界而联想到其它各项事业的更好起飞。
陈小川同志的《看到金牌后的闲话》(见8月23日本报),便是后者中的一篇好文章。确实如他所说:不讲中庸之道而鼓励冒尖;不搞终身制而坚持能者在位;临场拚搏者有足够的自主权而无须事事请示,这些特点和优点,使体育事业更好地出人才,见成绩。这些可贵的实践经验,确实值得正在进行改革中的各行各业认真思索。不过,我还想再说几句闲话,作为补充。
体育竞赛的上述实践中的特点,是早就存在了的。但在旧中国,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荣誉,几亿人口的大国在奥运会得到的金牌始终只是一个“○”。看来,体育本身所蕴藏的无限生机,只有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肥厚的土壤里,才能开花、结果。这次奥运会的十五块金牌,证明了我国国力的增强,但它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的国力与它在世界上应该有的比重之间的差距。我们正在争取于本世纪末在自己的土地上第一次举行奥运会,那时能有多少金牌到手,不但取决于体育健儿的努力,同时也要靠全国人民的奋进。
如果说,国运是体运的外部条件,那么各个运动项目有关同志的素质和精神状态,便是它的内部条件。
同样是体育这个舞台,为什么有的项目能演出威武雄壮的场面,而有的项目的表演却老是那样黯淡无光?为什么有的项目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而有的项目在亚洲榜上还无名?其中原因,自然一言难尽,但有一条大概可以肯定,那就是事在人为。
女排姑娘们在训练场上的不怕艰苦,在比赛场上的奋力拚搏,是有目共睹的。领队、教练的领导艺术和战略眼光,全队成员的团结协力,也已众所周知。正是这些“人”的因素,使中国女排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冲到了前头。我国足球队最近在第八届亚洲杯赛中奋力拚搏,第一次夺得亚军,这无疑也是一次可喜的突破。但是,不久前在国内足协杯比赛中,有的省队为了避开强手,竟有意把球踢进自己的球门。其精神境界的差异,何其悬殊!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扩大和加速改革的方针。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局面开始出现。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在积极挂帆划桨,即使都张起了帆,并遇到同样强劲的顺风,航行在最前列的,只能是有着女排那种素质和精神的舵手和船工。
这也许可以算是从金牌所得到的另一点启示吧!作为闲话,似乎也未过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