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买书难问题面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4
第8版()
专栏:

买书难问题面面观
王益
买书难和出书难是一对孪生兄弟
买书难和出书难是目前出版工作中的两大难题。买书难的问题已经够复杂了,在谈买书难问题的时候,最好不再扯出书难的问题。但买书难又确是与出书难密不可分。出书难是造成买书难的因素之一。上文已讲过,提高买书的满足率必须有储备,但储备总有限度。任何商品能够源源不绝供应市场,主要靠不断重复生产,而不能完全靠储备。书要不断满足读者需要,必须有不断重印旧书的能力,而目前印刷生产力恰恰处于紧张状态,特别缺少印短版书(批量印数少的书)的能力。需要不断重印的书,也有印数较大的,但大部分印量较少,因此需要重印的书,不能及时重印。出版社不能及时重印,书店就不能及时添进需要的书,造成供应率低,买书难。
当年商务印书馆能有那么多备书,一是有较大的仓库,二是有能不断重印旧书的印刷厂。据商务印书馆老职工回忆,如旧书有五百册需要就可以重印。三是当时购买力低,一种书印一千册可以卖好多年。目前,出版社许多新书都安排不上,安排重印书当然就更困难了。新华书店每年都给出版社开一批书单子,希望重印,但大部分得不到满足。
有人也许会说,印刷生产力不足,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内地许多地方印刷力量有多余。这要具体分析。内地印刷力量有多余,多余的主要是长版书的印刷力量,短版书的印刷力量一般也不多余。而且多余的时间是在印刷完中小学课本的季节。现在北京、上海每年都有许多书拿到各省、市、自治区去印刷,多余的力量大部分已利用起来。如果京沪两地的出版社和内地的印刷厂积极性更高一些,配合协作得更好一些,还可以多印一些重版书。这部分潜力要继续挖,但潜力不是很大。
买书难与图书发行网点少也有关
应该承认,图书发行网点少,是买书难的一个因素。现在全国图书发行售书点,包括国营书店、供销社、集体个体书店、书摊、书贩等等在内,共有十万零一千五百多个。每个售书点平均为一万居民服务。从这个统计数字看,售书点不算少。因为香港五百多万人口,书店也不过四五百家。问题在于:城市售书点太少。许多城市,人口比解放前增加很多,而书店反而减少了。书店不仅减少,而且小,因而拥挤不堪,影响开架卖书,读者买书非常不便。
因此,大中城市要增设书店,门市面积太小的要建设大书店。增设的书店,不要都是综合性的,可以多设一些专卖某一类书的专业书店。增加专业书店,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图书品种。在城市中也要发展集体个体的书店、书摊、书贩。现在农村中六万六千一百六十五个供销社卖书,此外,还有公社书店、文化站售书点、集体个体卖书专业户等。这样多的售书点,是解放前远远不能比拟的。问题是供销社对卖书的积极性不高,经营的品种太少,不能满足读者需要。集体、个体卖书专业户许多也是兼营而不是专营,经营品种也很少。农村售书点的多少,不能光按人口来衡量。农村地区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从一个售书点平均为多大的地区服务来衡量,农村图书发行网点仍然太少。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地区,要大力发展能串乡跑村、上山赶集的图书发行个体专业户。提高农村供销社和集体、个体书摊书贩的积极性,保证他们有合理的收入,保证他们能有丰富的货源,增加经营图书的品种,是解决农村买书难的必由之路。
(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