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改革重在用人 用人也须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5
第2版()
专栏:

改革重在用人 用人也须改革
中共山东省烟台市委书记 王济夫
半年时间,《如何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专栏刊出二十期,发表了五十四篇文章。这些文章就改革的目的、破除“大锅饭”、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厂长负责制、增强企业活力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对推动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改革是报纸宣传的中心,经济报道大多是这方面的内容。这个讨论专栏就此中止。感谢读者、作者的支持。——编者
改革重在用人,用人也须改革。过去,我们的用人制度和选才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很不利于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总结表彰先进典型,制订一系列育才、选才、用才和爱护人才的措施、章法。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内,全市已招聘引进各种人才一万多名,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们在用人制度的改革方面初步作了一些尝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设想,应继续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四个转变:
首先,在人才选拔方法上,改变那种神秘化的考察方法和手工业方式。选贤任能需要有伯乐,但发现和起用成千上万的人才,光靠少数人去做不行,必须形成民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去冬今春,我们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中,坚持了群众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共推荐出选拔对象三千八百多人,在此基础上考察选拔大批中青年干部,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从这段实践看,经过这样选拔的干部,德才状况是比较好的,工作上也大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二,在选才目标和选才途径上,变单一性为多样性。我们应该打破国营与集体、城市与农村、干部与职工界限严格、森严壁垒的状况,做到面向社会,在广阔的范围内实事求是地物色选拔人才。还要正确处理文凭与水平、年龄与水平的关系,在形式上,可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可以订立标准,招聘、考核,也可以先自荐,后考核、试用,等等。
第三,在人才管理上,改变权力集中,统得过死的做法,下放管理权限,允许合理流动。
第四,在奖励政策上,要克服平均主义,大胆拉开分配档次。为了吸引、鼓励和支持各种人才“冒尖”,几年来,我们狠抓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为一大批知识分子调整了住房,解决了子女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尽可能把各种人才的成就、贡献同他们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