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天津私营恒源纱厂邓秀英小组 改进读报方法吸收别厂经验 团结加强废品率大为降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05
第2版()
专栏:

  天津私营恒源纱厂邓秀英小组
改进读报方法吸收别厂经验
团结加强废品率大为降低
天津私营恒源纱厂摇纱乙班邓秀英小组改进读报方法,使吸收其他工厂经验,小组工作获得提高。该组工友文化程度很低,十二个人中只有两个人上过三、四年小学,全组除了一个青年团员和少数积极分子外,大部工友觉悟程度都比较差,平常什么会也开不成,小组工作始终搞不好,读报也不例外。过去,读报干事只是照着报纸念,大块文章,整版新闻,生吞活剥,引不起工人的兴趣。因而工人每逢到了读报的时候,有的就到托儿所去看孩子,有的到厕所去抽烟,有的甚至干脆回家,读报干事也感觉到念的不起劲。后来经过车间委员的研究,改由该组文化程度比较高的青年团员李襄理担任读报干事,并改进读报方法,情况就大为改变。李襄理在读报以前,首先把报纸仔细看一遍,然后像说故事一样,引起工友们的兴趣,再逐渐介绍别厂的生产经验和国家大事。这样,工友们听得都很入神,并开始从报纸上学习先进经验,改进了小组工作。过去,该组最大的缺点就是互不团结,工作的时候谁也不理谁,谁也不帮助谁。通过读报,他们听到别的工厂团结互助的模范事迹后,很受感动,于是就订立了自己的小组公约,保证发挥阶级友爱,实行互助,在快下工的时候,手快的就帮助手慢的摇线,使小组团结大为加强。通过读报,该组又学习了国营棉纺织厂的经验,每周召开一次生产检讨会,纠正了不少工人单纯追求数量、忽略质量的偏向,使废品回丝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他们还从报纸上学习了马恒昌小组的先进经验,订立劳动纪律,作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克服了生产中的“冷热病”。今年一月份该组向马恒昌小组应战,提出了保证不出一个坏线,把每月产量提高到四十四点五车,不糟蹋小纱,地上不掉纱管,每天擦三次车板,车上不留纱头,保证车的清洁,保证全勤,保证互助团结、展开小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应战条件。除了出了一个坏线以外,邓秀英小组二月份已完全实现上述应战条件,产量并超过一点五车。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