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粮食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安徽省宿县、巢湖地区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8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粮食生产中的质量问题
——安徽省宿县、巢湖地区的调查
最近,我们到宿县和巢湖两地区农村,就粮食质量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省大部分粮食品种的质量历来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差,但历史性的缺粮掩盖了这一问题。现在数量不足的矛盾已经解决,质量的矛盾便突出了。主要表现在:
一是粮食品种质量差。占粮食总产80%的稻麦,水稻适口性普遍不好,小麦没有一个蛋白质含量达到14—15%的优质品种,大麦多沿用地方品种,含蛋白质低,不适于做啤酒,作饲料的报酬率也不高。至于其他粮食、薯类、豆类作物中的优质良种更是寥寥无几。粮食作物品种的多、乱、杂、差,主要是长期“注重高产、忽视质量”的观念造成的。其次是科学种田水平低,品种布局不当,影响产品质量。沿江稻麦两熟区,春季降水量多,地下水位高,麦田缺乏有效的除草防渍措施,导致病害严重。在广大稻区,各种病虫害经常发生,使疵谷率、碎米率增高,千粒重下降,无法加工出优质精米。三是品种产销不对路,库存期延长,使品质降低。目前城镇居民最头痛的一件事是吃陈米,特别是吃陈籼米。我省水稻中,籼型最多,以致籼稻大量积压,而畅销的粳稻货源不足。巢湖地区共有水稻五百八十万亩,其中粳稻一百二十万亩,仅占20%。无为县1979年年收购粳稻七千二百万斤,而1980年至1983年平均收购量下降到四千一百八十二万斤,仅及1979年的58.1%。适销对路的大麦、豌豆、玉米、高粱、绿豆等货源不足,山芋干的市场最低售价已与煤炭接近。第四是价格不合理,不能鼓励优质粮食的发展。目前粮食收购虽有一套价格标准,但是在过去重高产轻优质的指导思想下定出的,对优质产品定价不高,提价不多,不能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例如,一季稻中,粳稻单产比矮秆籼稻和杂交稻低而质优,但收购价格却相差无几,等等。
此外,粮食加工设备陈旧,工艺流程落后,储藏、运输等环节,都对商品粮质量有影响,需要逐步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摘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