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苏联东欧一年来的经济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8
第7版()
专栏:年终专稿

苏联东欧一年来的经济形势
丁一薇(编辑部编辑):1984年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都比去年有起色,大多数国家工业增长率超过了计划指标;农业生产,除苏联外,都获得了好收成。
苏工业生产增长农业严重歉收罗捷波农业丰收德保工业增长
苏联今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4%,略高于去年。从1月开始,在国民经济五个工业部门的七百多个企业中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经济改革试点,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例如,电机工业部的各个企业,今年头九个月的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这种试验从明年1月起将扩大到冶金、化工等一些部门。
今年由于气候异常,苏联的粮食又一次严重歉收。据估计,谷物产量大约只有一亿七千五百万吨。据报道,近几个月苏联已进口粮食四千六百万吨。
今年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农业都获得了丰收,工业生产也比去年有所增长。据报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头十个月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超过计划指标。保加利亚头九个月的工业产值增长了4.6%。
捷商品丰富基本满足人民需求波走出危机谷底经济开始好转
周象光(编辑部编辑):今年春天我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市场上商品相当丰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从一些工厂的情况看,比较重视生产的集约化,强调要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由于进口的石油价格上涨了十几倍,所以将工业结构改革的重点放在发展消耗能源和原材料较少的部门,尤其是目前比较薄弱的电子工业,以便为传统的机械产品配套,增强出口的竞争能力。在管理体制方面,已经有了改革的蓝图,但做法比较慎重,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农业的情况也比较好,去年遇到罕见的干旱,却获得创纪录的丰收。看来,1982年开始的大规模削减指令性指标的农业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农村技术力量的增强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有很大影响。
在波兰问起经济形势时常听人说,现在是“开始走出危机的谷底”。这种估计是谨慎的。经济情况的确开始好转。在商店里,除某些紧俏商品外,一般生活用品还是充足的,食品供应也有些改善。今年波兰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农业又是一个丰收年。这同波兰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和为恢复生产秩序所采取的措施密切相关。但是,目前的生产水平同动乱前的1979年相比,还有一段差距。
罗制定长远规划采取改革措施匈改革经济体制出现新的局面
丁一薇:今年11月召开了罗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到2000年的经济发展长远方针。罗马尼亚人民正充满信心地在各条战线上为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勤奋努力。
今年罗马尼亚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工业生产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全面推广总承包制。采取改革措施后,今年头九个月的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增长了6.2%。
农业方面,罗马尼亚实行1979年提出的“新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良种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虽然气候并不正常,但是,8月份我们在那里访问时,见到农田里庄稼绿油油一片,长势良好。据报道,谷物获得了好收成,人均粮食产量已超过一吨。
罗尔庄(国际部副主任):匈牙利是东欧国家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最早的国家。今年我访问了匈牙利。一到布达佩斯,我就得到一个鲜明的印象:匈牙利的经济是繁荣的。无论在首都或外地城乡,商店里都摆满五光十色的商品,穿的、用的、吃的,应有尽有。我在奥伊卡附近一个小镇参观了供销社经营的一家食品商店,宽敞的售货厅里乳、肉、禽、蛋及其制品异常新鲜精美,各种蔬菜赤橙黄绿,煞是喜人。加工之上乘,价格之便宜,反映了人民较高的生活水平。
我同意许多人的看法:匈牙利经济方面的成就首先在于农业生产。有几个数字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按人均产量计算,匈牙利小麦名列世界第四;肉类生产人均一百三十公斤;家禽平均每千人五千七百二十七只,居世界第一位;蛋类人均四百四十一个,居世界第二位。人均食品消费数字是:肉类七十四公斤;谷类食品一百一十二点七公斤;奶制品一百七十四点四公斤。
不倦地探索改革之道,是匈牙利取得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整个经济靠国家指令性计划和生产过度集中,以及否定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必然会带来某些消极后果,使一些部门或互相扯皮,缺乏活力,或形成垄断,排除竞争,从而妨碍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现在,无论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匈牙利都在果断而稳步地进行改革。我在布达佩斯参观了在欧洲颇有名气的切佩尔联合企业。这家大联合企业下的各个工厂正在“分道扬镳”,以便各厂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相信匈牙利同志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会带来更加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经互会成员国之间有某种照顾苏联同其他国家矛盾并未解决
黄炳钧(编辑部编辑):今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经互会最高级会议是一次重要会议。这种会议十五年没有开了。今年这次会议,最后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深经互会成员国经济与科技合作基本方针的声明》和《维护和平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宣言》两个文件。各国首脑在会上的发言虽未公布,但从会后各成员国的官方反映来看,它们对这次会议的结果基本上是满意的。
经互会各国首脑会议在妥协的基础上使各方的不同利益都获得了某种照顾。就苏联而言,它要通过会议显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一致”,继续推行“经济一体化”。应该说这一目的是达到了。经互会其它成员国对会议也各有所求,比如要求增加供应石油,改变计价制度,扩大同西方贸易,增加经济援助,等等。这些要求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满足。
但是在能源供应问题上,苏联同经互会其它成员国存在的矛盾却并未解决。在苏联大力推行的“经济一体化”问题上,东欧国家虽然同意在共同签署的文件中对这个方针再次予以确认,但它涉及各成员国的主权和民族利益,所以在今后贯彻中看来还会有许多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