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繁荣的起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29
第6版()
专栏:

繁荣的起点
人民日报记者组
从新加坡一家饭店顶层的旋转餐厅隔窗远望,蔚蓝的大海,宽阔的港口,历历在目。长达十二公里的五大深水码头上,停靠着各国远洋货轮,还有许多船只在伸向大海的各个泊位上下锚;无柱或高层的货仓一排接着一排,大贮油罐一个挨着一个……这就是世界第二大港——新加坡港。
港口与城市同发展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因为新加坡本身就是一座大城市。新加坡同时是一个海港国家,因为海港哺育着城市,城市又推进港口现代化。新加坡国土小,缺乏资源,就发挥本国的地理优势,把新加坡建成国际交通、贸易、金融中心。新加坡人自豪地说:“海港是新加坡繁荣的起点。”
新加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处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冲。海面风平浪静,多处水深十几米,加以潮差小,周围又有许多小岛成为天然防波堤,这里具备着建港的优越条件。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殖民地当局就宣布在新加坡建立自由贸易港,但那时只把它作为转口货物集散地,因而建港的规模有限。新加坡建国初期,主要发展“替代进口”工业,对外贸易仍以转口为主,港口扩建的进展还不快。到新加坡把工业发展方向转向“面向出口”,同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进行“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建港工作才大规模展开,迅速达到今天的水平。
如今,新加坡港每天都有一、二百艘货轮到港装卸货物、添油加水。仅在1983年,就有六万五千多艘、总注册吨位五亿六千多万吨的远洋货轮,挂着八十多个国家的五百多家船务公司的旗帜进出新加坡港,全港年吞吐量达一亿吨以上。新加坡还建立了修船、造船厂,为外国造船修船,并发展自己的海运力量。目前,新加坡已拥有居世界第十三位的商船队,共有商船一万七千多艘,总吨位七百一十四万多吨,海员近一万四千名。
走向自动化电脑化
新加坡港口建设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建港速度快,效率高。在现有的五大深水码头中,有两个是近十几年建成投产的。1974年建成的巴西班让码头,扩建了三个深水泊位和三个浅水泊位,货物处理量达六百多万吨。1972年建成的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拥有八个泊位,为世界上六十多家箱运船务公司服务,年处理货物量近两千万吨,在世界集装箱码头中名列第五。随着工业区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的增加,裕廊港已从一个泊位扩建到五个泊位,年处理货物量七百万吨。
目前新加坡港的现代化和电脑化已具相当规模。除了港务局日常办公业务已逐步电脑化外,历史悠久的岌巴码头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今年还建成了全地区第一座能贮放一万五千吨货物的电脑化货舱,货物通过电脑操纵的输送带能自动装放在多层架上,使处理货物量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现代化程度更高,全部实行机械化和电脑化操作。全港海事现代化也走在世界前列。一年多前,在圣陶沙岛建成的海岸地面通讯站,转播太平洋地区四分之一的海事电话通讯和约七分之一的海事打字电报,使新加坡成了继日、美之后第三个能和太平洋船只直接进行电信联络的国家。
新加坡港务管理先进,服务全面周到。一艘外轮到港,移民厅和卫生检疫人员立即登船办理海关和停港手续,然后昼夜装卸货物,一艘万吨轮装载的货物十小时就可卸完,码头上有供客商租用的设施。客户使用当地货舱,二十八天内不收费,超过天数也只收舱位费。船只停靠,每百吨一小时只收一新元靠泊费。
政府投放大量资金,设立强有力的港务局,是新加坡港取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1964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对海港施行一系列发展计划,以港务局取代海港局,进行卓有成效的领导。港务局的领导机构由交通、贸易、工业部门和船务、石油等私人公司的负责人组成,委派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主管各署。据统计,1983年该局总资产已达二十七亿新元,总营业收入六亿多新元,净盈余三亿多新元。
朝着不夜海港迈进
新加坡正在兴建一座四十二层楼的港务局大厦,将采用最新技术提高设计工作、港务管理和通讯服务水平。丹戎巴葛集装箱码头加紧兴建第九个泊位,供第三代五万多吨集装箱船停泊。岌巴码头也在扩建,以使船只停泊和集装箱点查工作电脑化。裕廊河口四百多米长的海岸码头的建造工程也已开工。新加坡港正进一步朝着不夜港和最有效率的繁忙大港迈进。(附图片)
正在扩建中的丹戎巴葛箱运码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