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实行开放政策 开发本地资源 黄冈地区加快沿江十三个小集镇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30
第2版()
专栏:

实行开放政策 开发本地资源
黄冈地区加快沿江十三个小集镇建设
本报讯 记者王楚报道:湖北省黄冈地区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今年7月以来,加快了本区沿长江十三个小集镇的建设步伐。
黄冈地区沿江的集镇有团风、兰溪、武穴、小池等十三个。这十三个小集镇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成为全区工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交通运输的枢纽,农村商品的集散中心。这十三个集镇总面积四百零六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总人口二十四万三千人,占总人口的4.2%;但是,1983年十三个小集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8.6%,税收占全区19.5%。
1984年7月,黄冈地委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这十三个小集镇目前已拥有七百多个企业,固定资产一亿五千万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的四分之一;同时,原材料丰富,地处长江中游,江岸线长达一百八十多公里,上至武汉、重庆,下到南京、上海,沿江港口码头已达一百一十一个,吞吐量达到一千二百二十八万吨。因此,依托长江,抓紧把内湖、内河航运配套,把沿江大道修通,把沿江城镇伸向内地的辐射公路修好,形成以长江运输为大动脉的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通过调查,黄冈地委坚定了信心,决心加快对沿江集镇的建设步伐。
实行开放政策,鼓励农民进集镇办厂开店,集资兴办企业。集镇靠政策和信誉吸引外地资金、技术和人才,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建集镇。据蕲春县蕲州镇统计,全镇已有近百名农民进镇办店;1984年,已吸收外地资金一百八十多万元,引进外地先进技术三十一项;上海、武汉等十多个城市的八十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先后为十几家企业开发近二十多种新产品,提出三十多项技术改造方案,为近千名乡镇企业工人传授了技术。1984年工业产值和利润分别比1983年增长118%和145%。
十三个集镇按照本地资源条件,采取国营带集体、沿江带内地、集镇带乡村的办法,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生产层次,多种产品结构并存的工业经济网络。浠水县巴河镇,大力发展以黄沙为主的建材业,今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二千万元,其中黄沙一项收入就占四分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