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中国图书销外国——访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2
第3版()
专栏:

中国图书销外国
——访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本报记者 余章瑞
在我国许多同外国人打交道的单位中,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名国际书店)算得上是个不小的单位。它向一百八十二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书刊,在九十多个国家有上千个代销点,有三十几万直接订户,每年收到外国读者来信十万件,最多的一年有十八万件。难怪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不无自豪地说:外交关系没有达到的地方,我们达到了。
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有三万五千多种,由这家公司外销的就有中文图书一万五千多种,外文图书四千多种。出口的期刊有六百八十种,报纸三十多种。其中有以十九种文字出版的《中国画报》,五种文字出版的《北京周报》和《中国建设》,日文版的《人民中国》,世界语版的《中国报道》及英、法文版的《中国文学》等等。1983年,光儿童读物就发行了三百万册,古典文学书籍包括英文版的《红楼梦》《水浒》《西游记》,发行了十万册。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对记者说:今后凡是可以出口的书刊,只要出版单位提出,就来者不拒。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有一个分支机构叫缩微出版物进出口公司,主要生产、经销中国报刊和古旧书籍的缩微卷片制品。它能将一年的人民日报缩微摄制在巴掌般大小的一盒胶卷上。《四库全书》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三千五百多种,七万九千多卷。现在较完整的有两部,一部存北京图书馆,一部在台湾。1983年台湾已将这部书影印出版,而内地还没来得及做这项工作。现在缩微出版物进出口公司已开始做这部书的缩微工作,编选本一千五百册中的三百多册已完工。整部《四库全书》将缩微在五百个胶卷内。《大清历朝实录》的缩微工作已经完成。
这家公司已在五十多个国家办过中国书展。1982年参加印度国际书展时,印度政府新闻广播部部长亲自授予“外国展台一等奖”。1983年9月,参加“莫斯科第四届国际图书博览会”,每天从早到晚,观众如潮。1983年在“莱比锡国际书籍展览会”的大楼里,中国展厅是观众最多最热烈的,开始几天,观众奔走相告:“中国来了!”最后几天,观众的情绪集中到一句话上:“希望你们再来!”
周恩来同志曾两次给《中国建设》杂志题词:“继续作好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工作”,“把中国人民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愿望传播得更广更远,并且加强我们同他们之间的团结”。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的同志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努力做好交朋友的工作。他们把每年处理十万封来信,看作是交十万个朋友的事。因为这些信除索购书刊外,还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如唐山大地震电讯传出后,世界各国读者大量来信,有的慰问,有的捐款。近几年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就,就有一些来信表示祝贺。为处理这些信件,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尽量做到封封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做这项工作的同志很用心,也很辛苦,但都很乐意,因为他们知道,写好每一封复信的意义。
有不少外国朋友为发行书刊不辞辛劳,不怕挫折。日本静冈县小林一成先生等办了个中国“三刊”普及会,发行《北京周报》《人民中国》和《中国画报》,从1972年到现在发展了一万多订户。意大利的佛朗哥·德玛奇教授订阅了很多种中国报刊,还介绍别人订阅,已发展订户三千多。1980年,法国朋友贝热龙开的发行中国书刊的凤凰书店被一伙暴徒烧毁,但在巴黎各界人士支持下,这家书店很快重新开业。一些外国朋友来信来电说:图书的交流是各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最有效方式,为这种交流服务是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