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觉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4
第5版()
专栏: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觉醒
胡鉴
在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上,古往今来的文治武功实在是成绩辉煌。倘数“家珍”,确乎是可以数得陶然欲醉,飘然欲仙的。
当然,光辉的历史成就是客观存在,完全应该进入人类文化的庙堂,受到后世永远的尊崇,成为我们以及全人类的骄傲。然而我们毕竟不能总在陶然、飘然甚或傲然中过日子吧?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会形成一种不大妙的精神状态,其特征就是脖子老要朝后扭,无论看人看事,总是过去的好。假如我们把我们的国家、民族、事业比作大鹏,正待振翅高翔,冲天而起,那末,上述那种状态就会成为大鹏翅膀上的尘土,在我们该起飞的时候,压得沉甸甸的,有翅难展。
且说看人吧。
远的不谈。现在有些人还是把五十年代的人物作为量才的标准。相形之下,目下的年轻人便不大让人看得上眼。
不错,五十年代确实是值得怀念的年代。在五十年代工作过的同志,在五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同志,确实是有很多长处的。当今的年轻同志应该学习那些长处。但是,是不是那时的一切都是无可非议的呢?怕不见得。如果让当年的过来人促膝深谈,恐怕对当年的为人处世之道也会提出一些可以商榷之处来的。譬如,只要是上级领导人讲的话,不管讲的什么,怎么讲的,便都当作是党的命令,有时明知错了,也去执行。这样做,于党于己,好不好呢?譬如,即使分配的工作用非所学,用非所长,但是为了做到“象螺丝钉那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热发光”,为了做到“我是大厦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便都一声不吭,在那不该拧、不该搬的地方被错拧错搬了多少年。这样做,于大厦,以及于钉子、于砖头,好不好呢?再譬如,无论什么“运动”来了,无论思想通与不通,都赶快跟。甚至为了免得落个“不问政治”、“只专不红”的不是,还不免有些争先恐后。这样做,于同志,于事业,于自己的党性或“良心”,好不好呢?
确乎是应该好好想想这些“好不好”的。
我们之所以要想想这些“好不好”,并非脖子朝后扭,责备前人。当年有当年的历史条件。当年的人物是很难突破当年的历史局限性的。这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是一样。我们的目的乃是探讨该不该按过去的模式要求现在的青年?倘必欲把当代人物塑造成当年人物的模样,有没有必要?又有没有可能?
其实,历史的长河总是奔流不息的。年光倒流,人物重来,绝不可能。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具的条件,出其独具的人物,负其独具的使命。盛唐固然是盛世,但它毕竟是历史的陈迹了。五十年代也是盛世,但它也已载入史册了。五十年代之不可复来,亦犹盛唐之不可复来。对于这种“不可复来”,实在用不着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叹。因为,看你怎么看了。老是寻觅、追忆,则难免惘惘然;倘放眼远眺,则别是一番景象了。
对整部历史应作如是观,对整部历史中各个阶段的人物也应作如是观。综观我国现代史上的青年,便各有其时代的特点。二十年代青年的特点是忧国忧民,考虑如何推翻两座大山,改变腐败的政府的反动统治。三十年代的青年是因敌寇入侵,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战歌声中,离开课堂,到前线去。四十年代的青年是为驱逐日寇、迎接解放而活跃在战场上和秘密工作中。新中国诞生了,五十年代的青年是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情中,欢天喜地地、坚信不疑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每个时代的客观要求和主观条件决定了每个时代青年的风貌。现在已是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青年的特征是什么?时代的使命对八十年代的青年的要求是什么?这些实在是应该清醒地、严肃地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八十年代有着自己的历史重任——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要加快改革的步伐,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来。它要求于当代青年的是富于知识,敏于思考,敢于改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历史的进程曲折迂回,特别是经过了那场应该彻底否定的“文化大革命”,当我们今天终于以带血的教训争取到损失了多年的建设时机之际,青年们既为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振兴而欣喜自豪;同时也在一旦打开闭关锁国的窗口之后,真惊世界殊:原来在我们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二十多年中,竟然落后了这么远的距离,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原来我们的体制上有着这么多的弊病!八十年代的青年们再也不愿意相信某些官僚主义者自居为党的化身了,再也不愿意相信“大锅饭”算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诸如此类,他们都要思考,要探索,要改革,要创新。他们不要死的教条、死的结论,他们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种八十年代人物的特点是好还是不好?我看是好,好得很。肯动脑筋,遇事要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不好?时至今日,难道我们还要用某些陈腐的看法去束缚众多的年轻同志吗?需知,八十年代绝大多数青年想的是赶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极富强、极文明、极民主的国家。许多当代青年所具有的特征并不是什么异端,而正是新鲜的活力。它对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我们喜欢唯唯诺诺的人拥护一切成规旧章,而不喜欢有独立见解的人提出新问题、思考新问题;甚至把那些敢想前人所未想,敢做前人所未做的人都看作是调皮捣蛋,离经叛道,加以排斥,那么,我们就很难说有什么希望了。有的人总怕年轻同志有这个意见、有那个意见,自己却又不能说服,只能压服,原因实在还在于这种人自己就没有什么信心。若有信心,还怕有意见么?民主讨论就是了,真理愈辩愈明嘛!而且,在讨论中,可能是疏导了青年,也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是疏导了我们自己哩!凡按老眼光、老章法行事的人,不是也很需要疏导么?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展开。这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们的观念形态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传统观念已经不适用了。我们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去对待新的年代的人和事。起用一代新人,正是这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有什么人喟然长叹,认为五十年代的人物正在逐渐老去,新培养起来的人很可能比原来的人差,理由是这些人没有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又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他们会感到中国不如外国。如果我们的同志用这样的眼光和感情对待今天的和将来的人与事,那岂不是很可怕的么?那岂不是要“一代不如一代”了么?倘如此,我们还谈什么四个现代化的宏图?还谈什么共产主义的理想?我们的前途岂不是只剩下一片漆黑了么?
不过,我想,绝大多数的同志必然认为:糟的决不会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遥远的将来所涌现出来的新人。老一代的同志也一定不会认为糟的乃是他们的子孙。大家会越来越明白,糟的正是现在自己抱残守缺却认为别人人心不古的以救世主模样出现的人。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诗句很可以用来描述我们这个新的历史时代前进的气势。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需要新的觉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