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中国宋史研究会举行年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4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宋史研究会举行年会
中国宋史研究会于1984年10月底在杭州举行年会。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广铭作了题为《宋史研究与中国文明》的学术报告。
会议对宋辽关系问题、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宋代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关于宋辽、宋金关系问题,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这一直是解放后宋史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课题,大多数人都能摈弃宋为正统,辽、金为夷狄的封建正统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和解释这一历史实际问题,但在具体事件的分析上,仍存在着一些分歧。有的同志认为宋代承五代纷扰局面,在国土上已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在国防上已无险可守;加上契丹武力的强盛,又和西夏互为犄角,从东西两面威胁宋朝,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和平、签订条约,是当时宋朝应该采取的最好的权宜之计。公元1005年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形成了宋代对辽外交政策的特点,即以岁币与贸易代替了敌对的关系,这是一种平等的外交关系。有的同志则持不同意见,认为宋辽关系,从整体上来讲,应该是对等的,但就“澶渊之盟”的签订来分析,这个条约是带有屈辱性的城下之盟,这是事实。当时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还是较宋为强大,但为何“澶渊之盟”以后就停止南下了呢?这应该从辽的本身及政策方面去分析。和约签订以后,双方虽赢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客观上有利于宋、辽自身的经济发展,但不能对此估计过高,更不能认为是平等的外交的产物。
关于宋代的社会经济,以前一般都笼统地认为是高度发展的,但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有无比较显著的标志等等,代表们从两个方面作了探讨。一是从纵的方面考察了整个封建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确立了宋代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总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二是从横的方面考察了宋代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说明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而存在的实际差距。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马鞍形的过程。秦汉时期是第一个发展高峰,魏晋以下是低点,隋唐时期有所恢复,从而形成了第一个马鞍形。在唐代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元代急剧下降,明代又恢复到了宋代的水平,这样就形成了第二个马鞍形。从明中叶到清初,社会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迟缓与停滞,从而出现了中国封建制的衰落。就宋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受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各地不平衡情况带来的先进与落后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两浙路、江东路、福建路,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几乎是封建时代的最高水平。在民生最基本的衣食方面,宋代农村确实提供了作为商品的布帛粮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雇工,这是值得注意的经济现象。如果说,明中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那么,这个新的经济因素是否也在宋代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孕育出来?有的同志则在考察了宋代的粮食和钱币的流通与运行情况后认为,宋代的粮食生产远未达到商品化的阶段,政府用于购买粮食的籴本不是商业资本,它的发展缺乏牢固的社会经济基础,受王朝兴衰的影响极大。从宋代钱币的运行情况来分析,宋代的社会经济中出现了钱荒与钱币外流、销毁、储藏等并存的怪现象,由于出现钱币过剩,势必导致商品经济的萎缩,因此,对宋代的商品生产的估计也不能过高。代表们也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绝不是昙花一现的历史现象,而是一种表现为普遍的、充满生命力的东西,只有深入研究宋代的社会经济,把握商品货币生产的质和量的正确事实之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张秀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