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5
第1版()
专栏:

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
本报评论员
继农村经济改革之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兴起。我国城乡正由分割迅速转向融合,由争利迅速变为互利。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正在萌生。
城乡对立,是剥削制度留下的历史陈迹。新中国成立以后,旧有的城市剥夺乡村的关系基本结束了。但城乡争利、分割的问题未能妥善解决,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冲开分割、封闭状态,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城乡商品经济的迫切需要。
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最重要的是把城乡经济建成一个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理应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城市支援农村是单向“恩赐”的观点。在商品经济时代,城市与农村,谁也离不开谁。城市离不开农村生产原料、生活物资、乡镇工业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援,农村离不开城市工业产品和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应当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城市过度繁荣、乡村长期凋敝的老路。
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要大大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个人产值——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第二要逐步减少务农劳力,转向其他商品生产。只有做到这两点,农村经济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认真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八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不仅使农村的第一产业即农业的经营更加合理化,而且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尽快发展起来,为越来越多的从农田上解脱出来的农民开辟广阔的生产领域。这样做,农村经济就会充满内在活力,摆脱单纯依附城市的状况。
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要提倡劳力、技术、资金、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组合。城市具有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应该更加主动地帮助农村。城市的国营、集体企业可以到农村同农民合资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同乡镇企业联合搞“一条龙”式生产。许多地区城乡协同发展工业的经验证明,这是城乡互利的大好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城市工业,特别是适宜分散生产、需要密集劳动的产业,以及工业零部件生产项目向乡村扩散,逐步建立城乡之间有分工、多层次、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使城市雄厚的经济技术力量和乡村劳力、丰富的资源相结合,产生巨大效益。城市还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村培养人才,促进农村智力水平迅速提高。农村要采取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城市技术人才到农村去施展才能。
全面实现流通领域的改革,是加强城乡联系的重要一环。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应建立互为市场的新观念。农村是城市工业产品的大市场,城市是农村农副产品和乡镇工业产品的大市场。城乡要打开一切可以开通的渠道,商品要流通,技术要转移,人才要流动,资金要对流。农民除了向城市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农副产品外,可以在工商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入大中小城市开店设坊,兴办服务行业,承办各种劳务,参加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小城镇更要欢迎农民进入,农民是建设新型小城镇的主力军。只有使遍布各地的小城镇发展成不同类型的工商业中心,真正成为城乡经济网络的中间环节,才能在城乡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工农业布局,实现共同繁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