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扫帚在她们心中的分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5
第5版()
专栏:

扫帚在她们心中的分量……
有人统计过,全长七百五十米的北京王府井大街,每天南来北往的行人给它留下的烟头、纸屑和果皮等各类污物,约一吨重。为了保持这条大街的洁净,你可知道王府井保洁班的同志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一吨垃圾是这样弄走的
位于首都商业中心的王府井大街,每天行人流量都在三十万人次左右。逢年、过节或星期日,超过五十万人次。人行道上常常是人挨人,扫帚都难插下去。人多,脏得快,别处上下午各清扫一遍就干净了,这条大街一天不扫几十遍不行。
冬天,王府井大街不能积雪。白天人多铁锹抡不开,保洁班的同志们把雪扫成堆儿,晚上再运。碰上大雪天,一干几个通宵是常事。到5月瓜果下来,一会儿不掏,果皮箱就塞满了。
这几年夏天特别热。三伏天的中午,头上烈日烤,脚下路烫人。王府井保洁班的同志们穿着工作服,背着装垃圾的斗子清扫垃圾,汗水把脖子、胳膊弯都腌红了,脸上也起了痱子。
“五讲四美”活动开展以来,这个班的同志提出“手勤多扫点儿,腿勤步子快点儿,口勤多宣传点儿”的口号。按每天清扫三十遍折算,她们每个人一天走将近三十里地。王府井大街能成为全市文明卫生一条街,王府井保洁班立下了汗马功劳。
工作第一、吃苦争先
清晨三点多钟,正是梦香好睡的时候。然而四十九岁的傅秀兰师傅,已将近十年没在这个时间睡过觉了。
王府井保洁班正式职工加临时工总共二十二个人,都是女同志。傅秀兰刚调来时,见班里有的同志家远,年轻的女同志上夜班又有顾虑,就向组长申请:“早班我包了。”从此,不论冬天还是夏天,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早上三点钟一过,她便准时出现在王府井大街上。来王府井保洁班十多年,她一直是全勤。别的师傅也是这样。工作第一、吃苦争先,成了她们共同的特点。
俗话说,什么样的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王府井保洁班的青年也是好样的。前不久调到中扫六分队的马书菊,曾是全队的青年突击手。她是开小扫车的,夏天坐在车里不动窝儿地晒;冬天脚冻得下不来车,从没叫过一声苦。
崔桂芝今年刚二十一岁。这个老清洁工的后代,高中毕业后自愿继承父业,来到王府井保洁班。开头她干得挺欢。一天,碰上几个无聊的小青年叫她“垃圾小姐”,还说:“怎么干这个,把人糟践了。”姑娘吃不住劲,情绪一落千丈。干活时,看见地上有小孩拉的、吐的,她赶紧绕开。和她一起干活的老师傅,连忙走上前打扫干净。小崔脸上一阵发烧:老师傅心里想的啥?!自己还是共青团员哩……,父亲也不断开导她。很快,小崔工作又有了劲头。
在王府井保洁班里,老的不惜力,小的能安心,和这个班有一个好班长分不开。戴丽荣连任王府井保洁班班长已十一年。她要抓全班的工作,人手紧时还得顶段干活。这一切忙得她早上离家有钟点,晚上回家没钟点,连她老母亲患病住院,她也是和别的同志换成夜班,抽白天休息时间去护理。
“左右不过是扫大街,犯不着这么劳神。”见她忙成这样,有人不以为然。
“大街干净不干净,也能看出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戴师傅说:“国内的人,国外的人,谁来北京不上王府井?这儿要弄不干净,人家回去,怎么说北京,怎么看中国!”
“这个阿姨最干净”
一天,崔桂芝正在干活。一个小孩拿着冰棍纸要往地下扔。“别扔,”旁边的妈妈赶紧说:“阿姨刚扫干净,多不容易呀!”小家伙咧着嘴天真地笑了:“这个阿姨最干净。”顿时,小崔心头一热:这么小的孩子都说明白话……类似的事,班里不少同志都遇到过。她们曾亲眼看到一位老奶奶,让来不及去厕所的小孙孙便在手帕上,然后扔到垃圾箱里。
还有什么能比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理解更能激励人的呢?!王府井保洁班的同志们尽力多为群众做好事:她们帮走失的孩子找父母;搀老人、盲人过马路;一位孤独老人住在她们打扫的区域内,保洁班的同志定期去给他拆被子、洗衣服,把老人的家务活儿全包了……
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会给予荣誉。王府井保洁班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本报有删节)
北京日报记者 郭栖栗 文 李晞摄影(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