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改革需要哲学,哲学需要改革——上海市举行中青年哲学工作者座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7
第5版()
专栏:

改革需要哲学,哲学需要改革
——上海市举行中青年哲学工作者座谈会
上海市部分中青年哲学工作者举行座谈会,畅谈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哲学意义,探讨如何改革哲学研究、教学和宣传。
参加会议的同志认为,《决定》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又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文献。《决定》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渗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冲破了条条框框和僵化模式。
与会同志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不断给哲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从哲学上加以回答。改革需要哲学。经济的起飞,必然会带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作为哲学工作者,应该研究新的观念,传播新的观念,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上改革的步伐。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认为,在改革的潮流面前,我们的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哲学要坚决冲破长期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僵化的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严重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哲学工作者也要注意自身的知识更新。
长期以来,人们把哲学等同于政治,这是不对的。哲学与政治,两者之间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应该把哲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大家认为,三十多年来,哲学教科书照搬外来模式,变化很小;教学方法基本上也是“满堂灌”,这类现象,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在谈到哲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时,参加座谈的同志都强调要敢于联系改革的实际,根据当代科技成就,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哲学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哲学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哲学要走向生活,研究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的问题;要面向现实,预见未来。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元化指出,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最好范例。哲学工作者到丰富的实践中去,才能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和它的伟大意义。上海理论界应该打破沉闷的空气,把学术工作搞活跃。要在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必须克服教条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清代的戴震破除了传统经学和墨守师说的家法,提倡无征不信的求实精神。他曾声称,倘无确凿证据,虽父师之言不信。这很值得重视。哲学工作者应该正确对待历史,正确对待历史上各种哲学流派,正确对待外国的经验和理论,批判地吸收其中合理的东西,用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王元化最后指出,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我们的社会也是多样性的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就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这一辩证原则。要这样认识我们的社会结构的多层次性和丰富性,才可能对客观实际作出科学的概括,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据《文汇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