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六个经济层次一齐上 十个轮子一起转起来 沙洲县四年实现三个翻番 198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超二十一亿元,财政收入达一亿二千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五百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8
第1版()
专栏:

六个经济层次一齐上 十个轮子一起转起来
沙洲县四年实现三个翻番
198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超二十一亿元,财政收入达一亿二千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五百元
新华社南京1月7日电 (记者周振丰、通讯员陶中)江苏省沙洲县用四年时间实现了工农业年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三个翻一番,成为江苏省最先实现第一个翻番的县。
沙洲县原计划以1980年为基数,用六年时间实现第一个翻番,现在1984年就实现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沙洲县有七十六万人口,六十多万亩耕地,临近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大中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上经济发达的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县跳出单一农业的圈子,在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98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十亿零七百万元、财政收入达六千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二百三十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57%、35%和28%;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十二亿八千万元,与1978年相比,翻了一番,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的战略任务时,县委、县政府曾认为,基数高,翻番难度大,就把第一个翻番的年限订在1986年。
党的十二大后,沙洲县放开手脚,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集资办电,乡镇工业突破乡、村两级办的框框,产业结构冲破“农、副、工”的老概念,全县迅速出现了县、乡、村、队、联合体和个体六个经济层次一齐上,农、林、牧、副、渔、工、商、建(建筑业)、运(运输业)、服(服务业)十个轮子一起转,发展经济的新局面。
据初步统计,198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超二十一亿元、财政收入达一亿二千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五百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一点零八倍、一倍和一点二倍。
目前,沙洲县正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前几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检查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确定实现第二个翻番的措施。初步设想,以1980年为基数,到199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再翻一番,使农民收入再有一个较大的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