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苏联人在阿富汗得到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8
第6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苏联人在阿富汗得到了什么?
本报记者 史宗星
五年前的12月27日,苏联对阿富汗发动了侵略战争。五年过去了,苏联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
一是军事上连连受挫。想当初,苏联军队以为只要出动“有限”兵力,依靠武器“优势”,阿富汗这个小小山国就会象熟透的苹果一样落入自己的手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对手并不是软弱可欺、而是英勇刚毅和酷爱自由的阿富汗人民。他们一踏上阿富汗国土,就陷入反抗烈火的包围之中,其速战速决计划瞬即落空。战争的第二年,苏联改变策略,收缩战线,变全面占领为据守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变全面追袭为重点“围剿”。但这并没能使它摆脱被动挨打局面。苏军盘踞的大小城镇、兵营、机场、仓库和哨所,几乎没有不遭到游击队频繁袭击的,运输线更无安全可言。至于它对游击队发动的军事“围剿”,实际上也被游击队一次次运用机动灵活战术打破了。比如潘杰希尔山谷,五年中,苏军对那里一支三四千人的游击队发动了多次大规模进攻,每次出动兵力都两三倍于游击队,最多时达两万多人。可到头来,苏军仍旧没能消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从前年开始,苏军又利用“空中优势”,频繁地对游击队活跃地区和民事目标进行高空“地毯式”轰炸。来自多方面的消息证明,苏联去年又增兵四、五万人,但是面对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苏联即使再增兵十万、二十万,也摆脱不了困境。
二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五年来支付代价之大,是苏联方面没有料到的。阿富汗已成为它“消耗人力物力的泥潭”。据比较保守的估计,苏军在阿富汗的伤亡总数已超过两万人,还损失了大量飞机、军车和坦克。苏联人在阿富汗的军费开支,每天高达六百万美元。战争所需的汽油、武器、弹药、给养等大量物资,均从苏联国内运去,稍有迟缓或中断,战争活动就难以维持。更使它感到头疼的是,五年前扶持起来的卡尔迈勒政权至今仍十分脆弱,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在国内大失人心,内部钩心斗角,分崩离析。有人说,“没有苏联的支撑,这个政权用不了二十四小时就要垮台”。傀儡政权的军队也毫无战斗力,倒戈、哗变、溃逃之事,层出不穷,五年后的今天,打头阵的仍然是苏联士兵。战争使阿富汗经济全面崩溃,全国陷入半饥馑状态,五年来一直靠苏联“输血”度日……苏联虽是超级大国,但这样的包袱对它绝不是轻松的,何况它损兵伤财的做法,已在苏联士兵和国内百姓中激起了日渐强烈的厌战和反战情绪。
三是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五年中,联合国大会先后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六个决议,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在联合国一百五十九个成员国中,去年投赞成票的多达一百一十九个。这个投票结果再明显不过地表明,苏联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是多么不得人心,其处境又是多么孤立。
一位阿富汗抵抗人士最近向记者介绍阿富汗战场局势时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莫斯科来说,阿富汗成了梗在它喉咙里的一根骨头,吞不下去,又不愿吐出来,滋味不好受。”(附图片)
阿富汗自由战士在基地训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