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九八四年的世界粮食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8
第7版()
专栏:

一九八四年的世界粮食形势
李世华
世界粮食生产1984年取得大丰收。这是在1983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后的丰收,所以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重视。
从地区来看,除苏联和非洲外,世界其它各地可以说是普遍增产,许多国家达到创纪录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去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估计可达十七亿八千五百万吨,比1983年增产8.8%;粮食库存达二亿九千万吨,占世界粮食消费量的18%(即略高于“安全系数”),但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极不平衡,许多低收入缺粮国,特别是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非洲国家的粮食形势进一步恶化。目前全世界尚约有八亿人处在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之中。
综观1984年世界粮食生产形势,有下列几个特点:
1、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
1983年美国粮食减产一亿吨,1984年采取了增加农田面积和取消实物支付政策,乃使粮食产量在一年内迅速上升。欧洲共同体国家由于风调雨顺和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1984年产量可达一亿三千二百多万吨,比前一年增长7%。小麦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的澳大利亚,1984年产量成倍增长,阿根廷粮食产量仍将超过四千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些国家的增产对于世界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和国际粮食市场的正常供应都起着重要影响。
2、一些人口众多、原来依靠进口粮的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实现或基本实现粮食自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中国198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四亿吨,人均实际占有粮食达到四百公斤,超过了目前世界人均粮食约三百七十公斤的水平。印度在1984年比1983年增产粮食10%左右,达到一亿五千多万吨。南美的巴西由于提高复种指数和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位的大豆生产国。
所谓世界粮食问题,实质上就是占世界总人口90%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中国、印度、巴西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9%,因此这些国家实现粮食自给并进而有余粮出口,确实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
3、东欧国家1984年普遍获得好收成。许多国家不仅摆脱粮食依靠进口的困境,而且可以出口余粮,从而减缓了国际市场供应的压力。由于这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稳定,人均粮食的实际占有量已达世界高水平之列。例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人均粮食已达到或超过一吨,这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1984年的粮产量都将创历史纪录。
4、苏联粮食生产在连续五年歉收后,1984年再度减产。估计总产约一亿七千万吨。离计划要求的二亿一千万吨到二亿四千三百万吨相差甚远。专家认为,在新的一年里,苏联需进口五千万吨粮食来弥补生产的不足,所以苏联仍将是国际粮食市场的最大购买者。但由于目前粮食进口多极化,估计苏联的大量购买不致引起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
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低收入国家粮食形势普遍恶化。连年受灾的非洲在1984年发生史无前例的严重饥馑。这些国家在1984贸易年度需要进口粮食一亿零五百万吨左右。
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年增长率3%)和其他原因,是世界上唯一人均粮食量下降的洲,1983年为一百二十三公斤。1984年灾情严重,饿殍遍野。特别是南部和东部非洲一些国家粮食大幅度歉收,这必将导致饥馑现象要延续到1985年。
今后世界粮食生产形势的主要问题是主要粮食出口国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将日益加剧,他们的粮食将继续大量过剩。而这种过剩又是建筑在低收入缺粮国无力购买他们迫切需要的粮食的基础上的。所以从整个世界来看,所谓“粮食过剩”只是虚假现象。
美国、欧洲共同体、澳大利亚这三个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地去年均获丰收,它们之间的出口竞争将加剧。但那些低收入缺粮国购买力疲软,这种情况不利于粮食出口国的生产并将反转来影响世界粮食的进一步增长。
另一个问题是非洲粮食形势严峻,短期内无缓解希望。这目前已成为世界粮食问题的重心,将对全球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前途是世界各国在新的一年中特别关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