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配合饲料立大功——海安县农牧结合印象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9
第2版()
专栏:

配合饲料立大功
——海安县农牧结合印象之三
本报记者 江世杰
“不动刀,不用灶,猪子养得呱呱叫。”这两句顺口溜是江苏海安县一个养猪专业户说的。他夫妻俩加一个帮手,前年向国家交售了一百四十二头肉猪。1984年1到11月,又交售了一百三十二头。我问他养猪怎么会不动切刀和锅灶?他说:“我的猪全喂配合饲料,不切一棵菜,不烧一根草。”
这是真的。在海安,县、乡办的配合饲料厂有四十个,去年的生产量可达七千万斤;几乎所有专业大户养猪、养鸡、养鸭,都是用工厂生产的配合饲料;另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群众,用的是自己按照统一配方配制的初级配合饲料。使用配合饲料,省时省力,提高了劳动效率,畜禽增重快。现在,许多地方养猪不赚钱,而这里的养猪大户每头猪盈利十元钱却不成问题。
海安县“发展饲料工业,推广配合饲料”这条养猪之路,是县委经过三次深入调查后确定的。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全县每年有四千多万斤豆饼、棉籽饼、菜籽饼被当成肥料,有四千多万斤蚕沙、桑叶筋和一百多万斤蚕蛹没有很好利用。如果把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再加上九千多万斤糠麸和大量豆科作物秸秆,就能变成相当于二亿多斤玉米的粗蛋白。1980年,这个县在七个国营油米加工厂增设了饲料加工车间,开始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饲喂方法的第一步。
配合饲料生产出来了,但许多农民不相信它的效用。县饲料公司经理葛律带着公司的同志下乡搞技术承包。他们宣布:用配合饲料喂猪,用三斤料包长一斤毛重,五个月使断奶苗猪长到一百五十斤。如果达不到上述指标,欠一斤,公司赔半斤饲料;超过指标的,公司只提取10%。包养鸡的,也订出了相应的指标。承包的结果,有的猪四个半月就出栏了,有的五个月长到了一百八十斤。
从此以后,配合饲料声誉大振,供不应求。于是,县里决定发挥县办厂、乡办厂和饲养户三方面的作用,县办厂主要生产顶算生猪奖售粮的配合饲料,乡办厂主要生产预混饲料(即不含粮食的浓缩蛋白质饲料),饲养户则按照印发的配方,配制初级饲料。
一位长期关注海安发展的老干部、高级工程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农牧结合是指粮棉种植与畜禽养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话,那么饲料工业就是实现这种结合和能量转换的一座桥梁。联系海安县这些年来的实践,应该说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