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白云山林海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09
第8版()
专栏:

白云山林海随想
拾风
这次回到离别多年的故乡——四川资中,参观了家乡人民重建的新桥乡白云山林区,深为感动,也颇多感触。
这里曾经是一片自然林海,早在那个“大办钢铁”、“大办食堂”的“跃进”年代,毁林垦荒,伐木烧炭一系列的愚昧行动,把好端端的林海一下子砍成光山。冷落了十几年后,1974年开始小范围育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落实了林业政策,才大量种植了从美国引进的火炬松和湿地松。十年工夫,白云山林区已绿化了五万一千亩,郁郁葱葱,又一片林海出现了,其中除少数为国营林场所有外,更多的是集体和社员所有,按每亩一百十一株计算,到1990年,林区社员仅林业收入,家家可成万元户。听了林场同志介绍,我的突出感受是,不到广阔天地的农村去,就不能形象地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各项政策拨乱反正的回天之力,也不能切身感到当年“左”的指导思想和脱离实际的政策,对国民经济建设破坏之严重。在那些年月,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遭到了破坏。与资中毗邻的一位县委负责人,就在“大跃进”年代因毁林不力而被撤了职。现在听来是笑话,但这笑话是苦涩而辛辣的。
愚昧毁掉了白云山林海,是严酷而悲苦的现实。不承认,不行;空悲切,也无济于事。孟宗哭竹冬生笋,是传说。再多的泪水也不能使濯濯童山长活一株树,需要的是人民一坑一苗,一步一个脚印的重振家园的志气和耐力。资中人民没有让十年空过,他们来了个成千上万人上山植树造林,埋头苦干,重新安排了白云山林区的建设。现在成长的新林,宛如一排排一行行威武的仪仗队,满布丛山,酷似当年,胜似当年,比之天然林更为整齐壮观。我被告知,白云山将开辟为旅游点,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我甚至建议,应该把重建白云山林区的史迹刻石树碑,让外国朋友,让子孙后代知道,过去白云山林海是大自然赋予的(当然也应该珍惜),而今天的白云山林区却是人民双手创造,因而更值得自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