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关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0
第8版()
专栏:

关怀
范怀烈
我这个三口之家,蜷缩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单间低湿的平房里。屋周围三边与芳邻的楼宇贴壁相连,密不透风;进出房门口的唯一通道上,就仅有一边能够仰视一线蓝天,在见光的空间开个窗户,可惜正朝西北向。春雨绵绵时,屋里南墙从半壁间滴滴漏水,渗湿了整个房间的地板;长夏炎炎,骄阳暴晒,晌午过后洒下半房的炽热金光,直至残阳西下;房门口盈尺的空间,摆着煮饭煤炉,屋外烈日如火,屋内熏热似蒸;孩子念小学了,一张大床占去全家面积一小半,而合家三口睡一张床实在无法成眠。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了,人到中年,八小时上班外的十六个小时,总得在家中生活、休息和作业务上的拚搏呵……
妻在医学院工作。前些日子,学院的办公室主任老虞来看她。这位四十多年前曾在延安窑洞居住过的老大姐,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们居住条件很困难,特来探望,表示关切,并作呼吁。”对她的关怀,妻和我充满着感激之情。
不知道是这位虞大姐,还是哪位好心的同志,把事情反映到上级党委去了。
大清早一上班,我的办公室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慈祥长者,他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张副部长。
他把几个中年作家找来,一起在办公室攀谈起来。他亲切详细地询问我们各种情况,鼓励我们提出各样要求、愿望,并不时在他的小本上记下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录下这位革命前辈的几段话:
“前两三年,你们办的杂志曾经名噪一时,发行量达七十万册。京华开会,别人说我们领导有方,但问心有愧,我们对你们关心很不够……”
“你们今天还不到我们当年工资的一半,生活肯定不宽裕……能够兢兢业业工作,搞出成绩,中年知识分子,实在不简单!”
“省委知道你们住房拥挤,叫我亲自看看。所以,今天一定要到你们各位家里去拜访,看一看!”
几个小时很快过去,已经是午后一点多钟了,他坚持要到我们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我家,张副部长伫立良久,左看右看,说:“小、湿、热,四面不通风!”又说:“在直属机关,这种居住条件恐怕已经绝无仅有!”
临别,张副部长还意味深长地说:“你们都是摇笔杆子的,对于社会上那些太不合理的现象,那种私欲横流、以权谋私的腐败作风,可以写成文学作品,目的在于改变社会风气。”
翌日,我们接到张副部长寄来的一首诗:
《为文艺界知识分子住房难而呼》
——7月6日,拜访了广东作家协会几位中年作家,中午归来忧思不寐,作此。
一家人数口,蜗居斗室中。
长宽方十米,四面不透风。
远望似车皮,近看实鸽笼。
煮饭缺厨灶,入厕要远征。
小女睡地下,夫妇居层中。
大儿住阁板,夜夜游太空。
日午汗如雨,晨曦夜难明。
敲门忧客至,燕好怕添丁。
奋斗三十载,文坛有盛名。
日夜呕心血,转瞬鬓已星。
区区何所求,立锥地一坪。
请命难上达,呼吁少回声。
登楼环市望,广厦起重重。
霓虹光焕彩,银匣送歌声。
羊城春早到,此处尚残冬。
今日我观此,忧愧不胜情。
读完这首感人肺腑的诗,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