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三分庭院做文章 刘景山成了不出院的万元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1
第2版()
专栏:

三分庭院做文章
刘景山成了不出院的万元户
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农民刘景山,利用三分大的家庭小院栽植葡萄,1984年收入一万三千多元,成了燕山山区不出院就达到小康水平的致富户。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听了市委对这位“葡萄大王”的介绍,称赞他有了“商品生产的观念”,“了不起”!
刘景山今年六十岁,全家四口人,自幼喜欢种葡萄。但是他把在家庭小院种葡萄和城乡市场、自家致富联在一起,还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1979年农贸市场开放后,刘景山看到唐山地区一些城镇上市的葡萄稀少,价钱很贵,便加强了对小院里十一架葡萄的管理,当年秋天收摘葡萄三千多斤。他第一次把自种自吃的葡萄作为商品投放市场,收入三千五百多元。
“巴掌大的小院栽不了几棵葡萄,无限大的天空却能扩大葡萄的收获面积”。1981年春天,刘景山从葫芦爬房结大瓜上受到启示,在小院内打上了密密的水泥桩柱,用铁丝在上空织成一张张的“蛛网”,让吸足了养分的葡萄秧儿爬上架,爬上屋顶、猪圈、围墙,占领他家宅院的所有空间。到了秋天,被绿荫笼罩的刘家小院内,葡萄产量比1979年翻了一番,加上由于通风透光,葡萄结得粒大饱圆,含糖量高。这一年尽管上市葡萄大量增加,价格下跌了两、三角钱,刘景山却因葡萄质量高产量多,在市场上出奇制胜,一年从三分小院里抓出了六千多元。
新华社记者 侯志义 郑战国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