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1
第5版()
专栏:

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
季崇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几年,我们不但总结了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从这一角度看,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因为闭关自守,不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和经验教训,是不可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冲破长期形成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的。从另一角度来看,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不改革僵化的体制,不搞活国内经济,就会妨碍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扩大。所以,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对外开放以后,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现行外贸管理体制,存在着政企不分、统负盈亏、吃大锅饭、工贸技贸分割、产销脱节、不讲经济效益等弊端,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外贸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比较复杂。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统一对外,必须有计划有领导地逐步推行。当前,要把政企职责分开,把经营权放给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使它们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外贸行政管理机构对于应该由企业自己管的事,要坚决放权,让企业自己去管;而把政府职责范围内该管的事,管好管严。要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调研、信息和预测工作,研究制订外贸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掌握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有效地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要逐步推行进出口代理制,由外贸企业代生产、订货部门办理进出口业务手续,做好咨询服务工作,盈亏由委托部门负责,外贸企业收手续费。代理制将促使生产企业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对国际市场变化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改善经营管理,使商品适销对路,提高竞争能力,也将促使外贸企业切实改进经营作风,向生产企业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外贸体制还涉及到计划、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各方面的体制,都要相应地配套进行改革。
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方面,现有体制也有不相适应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几年来,经济特区一手抓开放,一手抓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推动了特区建设的蓬勃发展。特区的许多经验,已在全国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有些涉外的、关系重大的经济改革,或者从国外引进的某些经济管理办法,需要慎重试行的,可以先在特区进行改革试验。这样做,既有利于探索新路,又可把试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开放和改革的结合上,特区可以成为城市体制改革的“先行点”,可以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排头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