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沧海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1
第8版()
专栏:文学作品专页

沧海赋
峻青
我的家乡胶东,是一个三面环海美丽富饶的半岛,它象一只尖而长的牛角,深深地插进了汪洋大海。那碧蓝的海水,雪白的浪花,日夜激荡着岸边的岩石和沙滩。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海怀抱的半岛之上的我,从小就喜爱大海。我常常久久地站在那大海的岸边,看那潮起潮落,帆来帆往;也常常整半天的泡在那海水里,随着碧波翻腾,迎着白浪搏击。我喜欢观赏那风平浪静一碧如镜的大海,这时候,它就象一个温柔娴静的闺中少妇,那碧蓝碧蓝的海面上,映着碧蓝碧蓝的天空,明晃晃的阳光,又给这浩瀚无际的大海,洒上了万点金星。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碧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象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飘动着,飘动着。温柔的细浪,轻轻地轻轻地抚摸着岸边的沙滩,发出一阵阵催眠似的低低的絮语。这时候,人的心里会感到无比的宁静平和,思想、肉体都净化了,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尘世间一切纷扰烦恼。四周只有宁静与和谐,只有水天交融浑然一体空明晶莹的无边蓝色,仿佛自己的身体,也和这空明晶莹的无边蓝色溶化在一起了。
如果是海上起了风暴,啊,我更喜欢看那大海发怒的情景。这时候,天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大海也随着变了颜色。海水象滚了锅似的狂暴地翻腾着,翻腾着,一排接着一排的山也似的大浪,狂啸着,怒吼着,从那乌黑的海面上,腾空而起,浪峰上顶着一排排雪白雪白的浪花,象一排排白得怕人的利齿,直向着那低垂在大海上空的乌云扑去,用它那雪白的利齿,撕下大片大片的云絮,然后,又一排紧跟着一排,呼啸着,跳跃着,恶狠狠地向着岸边扑来,发出了天崩地裂般的响声,炸开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浪花……
啊,大海,它是那么伟大,那么辽阔,那么气势磅礴,雄壮无比。又是那么长久,那么永恒。那高高耸立在大海之滨的岩石上,都有着大海刻下的时间的印痕,这印痕,象万年松柏的年轮,记载着生命的荣枯,历史的兴衰,它使得古往今来的多少人,都在这大海的面前,发出种种感慨,撩动绵绵情思。有的人发出了山海永恒人生苦短的悲叹;有的人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歌;有的人看到那大江东去奔流入海的情景,触发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古幽情;有的人眼望着白浪滔天惊涛裂岸的雄伟气势,抒发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激昂情怀。今儿个,当我站在我的住处——烟台山宾馆阳台之上,眺望着那一排排巨浪扑击着数里长街的壮观景色时,我想到的却是那沧海桑田的变迁,人类历史的进化。
9月间,我曾在旅顺乘坐一艘军舰,游览旅顺海湾,当军舰驶出老铁山前的海面时,有人指着南面水天交界处一列淡淡的山影说:“喏,那就是你们胶东地区的北隍城岛。”我很惊讶: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竟是如此之近。我展开地图,果然看到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有一串大大小小的岛屿,那就是长山列岛,它象大海中一个个跳墩似的,从胶东的蓬莱县以北,一直延伸到辽东半岛的旅顺口以南。仿佛,人们可以踏着这一个个石墩,从渤海湾的南岸一直跳到北岸。由此我想起去年在胶东的长岛时,博物馆的一位馆长曾经告诉我说:几亿万年以前,这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本来是联在一起的陆地,由于地壳的运动,一些地方出现了断层,沉落下去,一些地方凸了起来,上升成为山岗,于是就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串列岛。
这就是沧桑变迁的证明。
宇宙天体,日月星辰,山川湖海,以至草木虫鱼,动物机体,组织细胞,无一不在运动变化。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没有变迁就没有进化。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那古老而漫长的社会发展史,我们当前的生机勃勃的伟大改革浪潮。
前天,我去烟台市西北面的芝罘岛参观了两处古迹,一处是阳主庙,一处是射鱼台。这两处古迹,都与秦始皇有关。据史籍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曾经三次东巡,登临芝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第一次登芝罘岛。第二年,又一次登临芝罘。这两次,他都在芝罘刻石,颂扬自己的武功和德政。第三次登临芝罘,是为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来,并在这里力挽强弩,射杀了一条大鱼,所以就留下了射鱼台和阳主庙这两个古迹。如今,这两处古迹都早已衰颓在荒烟野蔓之中,不复辨认旧时的踪迹。然而,秦始皇东临芝罘寻求仙药的传说,却依然流传不衰。据记载:汉武帝在公元前94年,也曾登临过芝罘,求过长生不老药。这两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都担心自己的天年不永,皇祚衰亡,而不顾长途跋涉车马劳顿之苦,千里迢迢到这东海之滨,来寻求长生不老药,妄想使自己的寿命和皇位,与日月同庚,永不消亡。那结果当然是可笑的了,不论是秦皇汉武,他们都没有寻到那长生不老药,而却徒然留下了供后代人们嘲笑的话柄。因为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事物不断运动的法则。
人决不会永不衰老,历史也决不会永远停滞不前。
不必回溯到更远的年代,就从我记事时的烟台说起吧:这座地处东海一隅的海滨城市,在短促的历史风云中,又是经过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生活在这里的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们,都会清楚地记得旧中国的黑暗统治;日本侵略者的占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全国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个个巨大的历史波澜,就象那沧海中汹涌澎湃的巨浪一样,一个紧接着一个,奔腾不息地滚滚向前。随着那浪花的不断迸发,历史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如今,一个新的划时代的浪潮正在汹涌地掀起。这就是当前席卷全国城乡的经济改革的巨大热潮。这个改革热潮给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面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从来所没有的。
昨天,我参观了牟平县的西关村和新牟里,我惊讶地发现,几年前,这两个穷困落后的村庄,现在已经完全不象农村了,而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市镇。那从祖宗代代以来就住惯了的又低又矮茅草搭顶的四合院农舍不见了,代之它的是第四代的住宅“将军楼”。所谓“将军楼”,就是按照将军一级的住宅标准建成的高级楼房。这是一种样式非常新颖的小楼房,浅绿色的墙壁,朱红色的屋顶,镂花的白色院墙。院子中的草坪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宽敞的楼下会客室里陈列着最现代化的沙发、家具和名贵的装饰品,墙壁上挂着名家字画和高级贝雕工艺画屏。至于电器,那就更不用说了。村子里的农民,每家都有电话,每家都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新牟里村的村民们,则住的是公寓式的楼房,一般是三房一厅,有的是一间客厅之外,还有一间饭厅或一间书房。
我并不仅只是着眼于他们的富有,而是更惊讶于他们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是习惯于住那种土屋土院的。他们习惯于在土院中养鸡、养猪,养牲口、沤粪。习惯于在土屋中放置种种农具:犁、锄、锨、耙,水筲粪桶,扁担扫帚。可是如今他们住进了花园楼房,住进了高级公寓,那拿惯了锄柄铁柄的手,拿起了电话机、录音机;踏惯了泥土牛粪的脚板,踏上了色彩鲜艳的高级地毯。他们的穿着也变了:过去那种古式的对襟短褂和大襟长衫早已不见了,代之的是新式的中山装、茄克衫,有的还穿上了西装,打起了领结。听说,蓬莱县长裕村的那个村支部书记陈亮,还乘上了红旗牌小轿车呢。他新盖的四百平方米的楼房中,就修了小轿车的车库。
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那种目光短浅、保守落后的农民习性不见了,在这儿看到的是一些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奋发有为富有进取改革精神的事业家、实干家,崭新的一代农民企业家。他们心里想的再也不是什么“二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而是更远大的目标,更宏伟的理想。
在新牟里村的那幢豪华的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贴着赫然醒目的对联。上联是:山高为奇,下联是:海大为壮。
这个村庄的南面,高耸着巍巍的昆嵛山,北面,横亘着茫茫的渤海湾。住在这个村庄里的农民,他们也志在高山,志在沧海。他们关心的不止是个人、家庭和自己的村庄,更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关心那世界性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关心国内外的商品信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牟里村的支部副书记黄牟平告诉我说:在胶东,有一个老规矩: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上写的自然都是些吉庆词儿,没有什么多大意思。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立了一个新的规矩:每逢旧历大年初四,全村干部要集在一起共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和商定本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新的口号,作为他们全村人民行动的准则,也作为他们在这新的一年里写下的一副新的春联。“那时候”,黄牟平向我解释说。“我们的生产上去了,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每家都分了不少的钱,住进了第三代新楼房。于是,有的人就感到满足了,不愿再前进了。他们怕冒尖冒得太厉害了。这也就反映了那种目光短浅的农民狭隘意识,农民嘛,没见过大世面,容易满足、保守。但大多数人不是这样,他们说:‘怕吗儿呢?咱们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干。走社会主义的路没有罪,干社会主义还怕什么国强民富?不,越强越好,越富越好’。于是,我们就写出了这副春联:山高为奇,海大为壮。”
好,这春联写得好!有气魄,有壮志。是的,现状虽好,但决不满足于现状,而更放眼于未来,这种因循保守狭隘意识的改变,勇于开拓不断前进思想的产生,正是我们这新时代农民的重要特征。1984年,他们又写出了一副新的对联,那就是贴在办公大楼大门上的那一副:
审时度势不失良机 一鼓作气发家致富
横批是:按政策办事
黄牟平告诉我说:这副对联是他们的村支部书记常宗林在今年春节时提出来的。当时,有的人还不太理解:什么叫审时度势?这是不是有点儿机会主义?什么叫发家致富,这是不是有点儿复古,招财进宝?
常宗林说:不,审时度势,就是要求我们村的干部,要对眼前的形势,有个清楚明了透彻的认识,现在党的政策好,历史上咱们建党这么多年,从来也没有现在形势这么好。给我们农民这么大的自主权,我们再不争气不行,不能失掉这么个好机会,应当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发家致富一鼓作气。过去讲:大河有水小河满,现在看,这句话要倒过来,应当是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昆嵛山上没有水了,咱们村边这清水河哪会有水呢?老百姓富了,国家才能富。就说买国库券吧,农民有了钱才能买呀。必须得发家致富,叫老百姓都富起来。但是,光发家致富还不行,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这副春联之外,常宗林又提出了这样一段话,写在会议室的墙上:
不勤奋创业,活着就只能加重社会的负担,是时代的累赘,是生活中多余的人。
“这是提醒人们,当腰里有了几个钱,生活过得舒服了,心里想偷懒的时候,那就得好好地想一想:不能做时代的累赘,不能做生活中多余的人。应当有赶超精神。”黄牟平对我说:“外国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过去我们农民,见了外国人总觉得矮一截,那是因为穷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手里有了钱,头脑中有知识。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但我们决不以此而满足。谁停止不前,谁就是时代的累赘,生活中多余的人。”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农民。
参观新牟里村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很久都没有睡着。我站在房间外面的阳台上,望着北面那夜色朦胧中沸腾翻滚的大海,思绪也象大海那样的翻腾不息。我想起了西关村的“将军楼”,想起了新牟里的高级公寓。想起了当前这席卷全国城乡的改革浪潮,想起了在这改革浪潮中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民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更想到了那即将到来的更大的变化,心中就充满了万分兴奋激动之情。由此,我又联想到了秦始皇东巡登临芝罘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事情,便又更进一步地领悟到:秦始皇之所以失败和留下为后人嘲笑的话柄,还不仅是因为他愚昧迷信,违背了自然规律,而更重要的是他所追求的纯粹是他个人的狭窄的私利。任何人,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他不为公众着想而一味追求个人的私欲,那他就绝对不可能达到他所追求的目的,甚至适得其反。从这一点看,秦始皇是远远地不能和我们新牟里村的农民相比拟的。秦始皇征服了六国富冠天下,他舍不得那骄奢淫逸的生活和至高无上的权势,害怕一旦死去全部落空,于是就梦想着长生不老,永享豪华。结果恰恰就在他第三次东巡登临芝罘求药归来的时候,死于驿道途中。而他的江山,也在传到胡二世手中仅只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迅速告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讽刺。而新牟里的农民呢,他们的生活富裕了,舒适了,却能够放眼全局,放眼未来,想着国家,想着社会,坚决不做时代的累赘和生活中多余的人,而继续大踏步地奋勇前进。他们的眼光,他们的胸怀,他们的抱负,是多么远大、宽广、宏伟!
这正如那浩瀚的沧海,永远是波涛汹涌,滚滚向前,永不停息,永远跃动着生命的活力。
啊,大海又涨潮了。随着那雷鸣般的澎湃的潮声,一轮又红又大光芒四射的旭日,从那烟波浩渺苍茫无垠的大海深处,冉冉地升腾起来。沸腾的海面上,到处洒遍了闪闪耀眼的金光,那顶着耀眼金光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一排跟着一排,跃上半空,扑向岸边,奔腾不息地汹涌向前,向前……
(1984年11月21日写于烟台大浪呼啸之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