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国画大家白石老人——为庆祝他的九十寿辰(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08
第5版()
专栏:

  国画大家白石老人
  ——为庆祝他的九十寿辰(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而作
  李可染
在某次展览会上,一间宽大的厅堂里,挂着将近百十幅的国画。我走了进去,首先被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吸引住。这些作品,神态生动,壮丽清新,使我感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尽管旁边的作品,幅面很大,颜色浓重,但相形之下,就似乎生气不足,显得灰暗。
白石老人的画,不仅为一些美术家、鉴赏家所推重,同时也拥有较为广大的爱好者。解放以后,我们的政府对于这位老艺术家爱护备至,中央美术学院并聘他为名誉教授。不少的进步美术家不仅对他表示敬重,并且同样称扬他的作品。为什么齐白石能得到这样的光荣和尊敬呢,这完全由于他在美术上的成就和贡献;而这些成就和贡献,又与他一生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石老人生长在湖南湘潭乡间星斗塘地方一个贫农的家里。幼年放牛拾柴。八岁时,他的母亲把椎稻草上剩余谷粒换得钱,积存下来,供他读了半年书。十一岁学犁田,因为幼小体力不支,改习木工。先为普通木匠,后作雕花细工。十五年后又改业画像的画工。到了二十七岁才结识当地文人名流,向他们请教读书,作诗,刻印,绘画。在这一时期他的穷困是可怕的:他同夫人常在饥饿时饮水当饭。晚间无钱买油,点松柴作灯。他的夫人将届分娩,还要照常到山上砍柴,不堪负荷,用手爬行回家。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仍然坚韧不屈地进行他的自学。作木匠时,常远走数十里到雇主家里作工,在提着的工具篮子里他放着小小桐油罐子和纸笔,一天工作完毕,便在晚间点灯习画,至深夜不息。他练习刻印时,印石磨了又刻,刻了又磨,磨石醮水,弄得满屋尽成泥塘。有一次刀穿手指,流血过多,人都晕了过去,然而这些都不足阻挠他前进的决心。
白石老人一生过着极其质朴单纯的生活。每天凌晨即起,作画刻印不知劳累。为了怕人纷扰,常把大门关锁。为了珍惜时间,睡觉及坐车时做诗。他把整个的生命力量都献给了艺术。他对艺术所下工夫,坚忍持久,从不间断。据说他母亲逝世时有十天未曾作画,这在他生平是仅有的事。因之他数十年来作画之多,真是难以数计。我们的美术史上,记载古人用功勤苦的情形,有《池水尽黑》的故事。白石老人是个有绝大天才的人,在这一点上也承继了先贤的坚毅精神,付出了绝大的代价,他的成就岂是偶然。
我们研究白石老人的作品,首先不能忘记他已届九十岁的高龄,在他少壮的年代,中国的艺术环境同现在是大不相同。那时的中国画,已随着残破的封建社会,陷到最为腐朽颓废的阶段。公式主义的代表作家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虽早已死去,然而他们的承继者,所谓正统派画家,都是走着“离开古人不敢着一笔”的绝路。他们崇拜古人,却不善批评地接受古人的经验,而把古人的成法像一条绳子似的,把自己牢牢捆缚,弄得作品奄奄一息,甚至完全丧失了生命。另外一派在野的文人画家,承继了明遗民画家,及扬州诸画家的传统,反对公式主义者的死守成法,主张创造。然而他们大半又把创作的源泉,寄托在个人的主观思想里,因而他们的作品仍然得不到真实的表现,而且失去了群众的欣赏。白石老人生长在这样的艺术环境里,他不赞成公式主义者死摹古人的作品。他的艺术思想,过去是曾经倾向于这些在野的文人画家的。我们在他的作品里,确也可以看出他是接受了明遗民画家,及乾嘉间扬州诸画家的某些特长。然而他的接受是有批判的,同时是有发展的。他接受了这些作家的反对死守成法及主张创造的精神;接受了他们笔墨上的表现力,但在创造上却矫正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在他最近自写的小传里有这样的话:“二十岁后,弃斧斤学画像,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描写不根据空想,“传神”“写照”都从客观物象出发,这样就使老人在创作上找到了真实的源泉。老人六十岁前画草虫时,家里就养了很多的虫子。画虾,经常在笔洗里放着两只活虾。他有一部借山馆图(山水画),就是他四十岁后,五次出游西南各名山胜迹的成果。今年春节前,老舍先生选了四句苏曼殊的诗,请老人作画。内中有一句是:“芭蕉叶卷抱秋花”,老人因为不熟芭蕉叶卷的情形,时当严冬,又无实物可作参证,逢人便问芭蕉的卷叶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的。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结果便没有画上卷叶。由此小小事例,可知老人在创作上对物象的真实,是抱着何等重视的态度。
白石老人的画,有细到纤毫毕现的草虫,有粗到了了几笔的虾蟹。不管是粗是细,同样的都表现事物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试看老人画的草虫,那两根敏锐的触须,真有一触即动的感觉。这决不是仅仅靠着摹写死的标本所能办得到的。再看他画的墨蟹,那脚爪活动的真实状态,更不是主观主义者凭空臆造所能梦见。老人曾告诉我说,他自己画的螃蟹,与那些伪作的容易分辨;他画的蟹腿饱满而表面扁平,伪作往往是滚圆的;他画螃蟹是横行的,伪作常是蜘蛛似的向前爬行,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蟹的特性。由此可知老人对物象的认识和表现又是何等的深刻。他画的小鸡,不仅画出身上的茸毛,而且画出了小动物可爱的稚气。画的蜜蜂,那翅膀飞动,真仿佛要叫你听到了嗡嗡的声音。……对着这些生动的形象,我想任何人都会承认老人的作品是写实的。然而我们若把他画上的形象与真实物象对比,又一定会感到这二者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那画面上的形象,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脱净了渣滓加过工的。他在作品上题过这样的话:“作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那种毫无创造,完全以形色酷似来讨好庸俗人的作品既为他所不取,同样“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墨戏也责之为欺世。他的创作,从客观事物出发,把真实对象加以思想感情的铸造,而后用他有力的笔墨表现出来。因此他的作品形神兼备,显示出健康的特色,一扫当时文人画的主观偏颇,轻视形象的病态作风。
白石老人的作品,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色彩艳丽,充满了生命的朝气。我们知道中国画在元朝以后,由于士大夫画家思想的消极,鲜艳的色彩便一天一天地在画面上衰退,惨淡颓废的情调一天一天地在画面上增长。早在宋朝就有画家写出了这样的诗句:“雨里烟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雨景雪景都是不用色彩纯用淡墨画成,因为不为群众所欣赏,才使作者发出了感喟诗句。元朝以后的山水,画家在色彩上大多只喜欢使用一点淡淡的赭石,名曰“浅绛”。画面的情调也以“冷逸”“苦涩”为高。这样甚至使以后的画家产生一种极不正常的看法:认为高深的艺术,只能表现苦闷哀愁,鲜艳的色彩与高尚的画格不能相容。这样不仅使国画远离了群众,同时也使它发展的道途日益窄狭。但是在白石老人的作品上,却相当的矫正了这些偏颇的病态。他画的牵牛花,红艳到了顶点,真仿佛受了一夜甘露,迎着朝阳,欣欣向荣,使人看了精神为之振奋。过去曾见他画过一幅《莲花翠鸟》及一幅《红梅寿带》,五色缤纷,绚灿极了。然而并未因此就降低了画格。老人的画,不仅在色彩上作风上表现出欣快峥嵘的情绪,同时还欢喜直接使用一些民间吉祥的题材,如“大吉大利”“喜上眉梢”等等,这些为怪癖的士大夫画家认为“俗”的题材,一到了他的笔下,同样的能成为高度的艺术品。他的作品所以能博得较多人的喜爱,这实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由于白石老人的这种创作方法,由于他数十年坚苦持久的工力,在他的作品成就上,不仅打破了公式主义者死硬成法的束缚,并且矫正了文人画“不求形似”的缺失;同时把水墨画的技法,从原有阶段向前推进了一步,使它富有了更高度的表现力。我们看任何平凡的题材,到了老人手里,就能“化朽腐为神奇”,真仿佛到了“点石成金”的程度。记得有一次,我告诉一位美术界的朋友说老人画的樱桃是如何的美妙。这位朋友怀疑地说:“樱桃形色都极少变化,如何能制成美好的作品?”及至看见了原画,那红艳的饱含液汁的颗粒,及综错变化的枝梗,加上装饰风的果盘所形成的效果,不仅马上打消了他最初的怀疑,并且使他留恋在画前不肯离去。记得我初到北京,第一次看老人作虾,在十几分钟的制作中,使我感到惊异。他画一只虾,其容易就像普通人写一个字,笔墨过处,体积,质感,动作,神气,应有尽有,结果游泳在水里透明体的虾子,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纸上了。这样你能不惊叹他水墨画的表现力吗?
为什么白石老人生长在那样颓废的艺术环境里,而能走向比较健康正确的道路,因而提高了水墨画的表现力呢?我认为这除了有它当时社会的因素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他朴素的品质,和民间艺术对他作品的重大影响。前边已经说过,老人曾做过不少时期的雕花木匠。据说他雕的花板是“刻画入神”的。二十岁后又做过画像的画工,他画的人像不仅能传达神气,而且有表现从纱衣透露出袍褂花纹的绝技,可知他的写实技巧是很高明的。因为原来是民间艺人,所以能很自然地把民间艺术健康写实的特色,带到他的艺术里来,这是一点。白石老人四十岁后,虽然入了士大夫之林,成了专业的艺术家,但他一直保持着质朴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一生不会沽名钓誉,不知使用手段,一切全靠自己天才的劳动创造,靠着欣赏者的拥护爱戴。因之他的作品,自然就与一部分群众欣赏者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自然就得照顾到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要求。一般欣赏者的要求与艺术的提高发展,在过去旧国画中本存在着很久很深的矛盾,白石老人却能因此慢慢把它克服了,我认为这种成就是难能可贵的。
艺术原为群众而创造,而旧国画数百年来,却演着远离群众的悲剧。成百成千的画家都在叹息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却不知深入地挖掘这矛盾的根源。白石老人处在这样的艺术环境里,独能以坚苦自学,天才创造,接近了群众的欣赏。博得较广大的欣赏者的爱戴,这不能不使我们惊佩!当然他从来的创作,受了时代的限制,所表现的题材,有一定的限制性,因之他的群众,也就有了一定的范围。但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至少可以认识到:国画中的水墨画可以写实;可以使用艳丽的色彩;可以表现欣悦向上的情感;并且它具有相当高度的表现力。他具有独创性的风格,和一般所谓文人画很不相同。这在我们新国画技法的发展和创造上,具有开启宽广平正的道路的作用;给予了宝贵而又丰富的滋养。我认为这是白石老人在我们美术上的重大贡献,也是他在美术史上不可磨灭的成就。(附图片)
蚱蜢与蝈蝈 齐白石作
墨蝦 齐白石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