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1985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点 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2
第4版()
专栏:

1985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点
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
(一)
1985年,是争取五年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社会风气、党风根本好转的第三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这种形势要求我们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更好。
1984年城乡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成绩很大,势头很好。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地执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各种文明单位的建设取得较大的成绩和较好的效果。人民解放军继续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军民共建及其他各种共建活动成绩显著。三明会议之后,进一步发挥了城市的中心示范作用,以城市带农村,以农村促城市,城市的文明水平和农村文明村镇的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理“脏、乱、差”注意与各地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同经济改革、法制建设相结合,办了许多兴利除弊,转变风气的实事、人民是高兴的。这都为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前进基地。
1985年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展。总的要求是:抓紧抓实,提高质量,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着重抓好思想建设、道德风尚建设、法制建设的同时,全面抓好文化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环境建设,把创造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活动提高到新的水平,把建设城乡基层的各种文明单位和建设文明市、区、县、镇的竞赛活动提高到新的水平,使整个活动为实现“三个根本好转”服务,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二)
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努力适应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振奋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这应该成为贯穿全年的活动要求和教育内容。
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贯通起来。当前应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人民开拓全面改革和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坚持正面教育,坚持“立”字当头。总结过去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进一步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把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搞得更活,使它更富于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各行各业都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认真进行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不能容许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多捞钱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消费者利益。坚决反对滥涨价、滥要钱、滥摊派,反对钻改革的空子,刮新的不正之风。要把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职责订入经济承包合同,使职业道德真正得到遵守。要使干部和职工懂得,讲究文明、信用、质量才是企业正当的长远的“生财之道”,真正以当家作主的态度对待改革,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要认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有计划地普及各项基本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纪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进一步提倡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继续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创造更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思想教育一定要同关心群众生活,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结合起来。思想工作既要有耐心的说理,更要有热心的服务。扎扎实实地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人们从这里得到实惠,受到教育。要通过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吸引群众,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人们的觉悟。
经济改革正在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应把普及美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提到思想教育工作的日程上来。学校和各群众团体要采取措施加强审美教育,帮助人们分清生活中美与丑、文明与粗野等界限,积极地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自觉改变不良习惯,经常注意语言、举止、仪表、风度的文明礼貌。要按照“文明、健康、科学”的要求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体育和智力、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三)
继续推进城乡文明单位的建设,抓好军民共建和各种共建活动,向更高水平、更大面积发展。
各地区、各系统都要制定并落实建设文明单位的发展规划,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负责搞好本系统文明单位的建设,认真进行检查和评比。建设文明单位,要保证质量,坚持标准。要重点抓好“窗口”单位,抓好领导机关,抓好学校和文化、体育部门,使这些理应文明的地方真正带起头来。工交财贸战线要精心抓好文明工厂、文明商店、文明班组的建设,培养文明职工,搞好文明生产、文明经商、文明服务。各地方、各战线都要树立一批高水平的文明单位,象首钢、大庆、一汽等单位那样用改革精神搞活企业,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双丰收,并认真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
建设文明单位要和改革结合,和整党结合。党支部应是建设文明单位的战斗堡垒,党员在建设文明单位中要起先锋模范作用。文明单位建设也可以参照专业承包的形式,把任务要求分解落实到所属的部门、单位、个人,建立分级、分工的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赏罚分明。对文明单位,不仅要检查它的环境面貌和各种有形的数据,更要考核这个单位人们的思想面貌、内部关系、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考核他们生产、工作的实绩和经济、社会效益。文明街道、文明村镇的建设一定要抓好“社会细胞”,落实到户。城市的文明楼院、五好家庭,要进一步发展。在农村,要使专业户成为文明户,文明户也成为专业户,努力建设千千万万个“双文明户”。
军民共建活动,要提高基层点,扩大区域面,创造新经验,向更高的文明水平发展。总政治部提出,在现有的五万多个共建点中,要争取更多的点经过切实的努力,成为县以上的文明单位,成为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示范点。要适应开放和改革的新形势,抓好在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旅游区的工作,积极协助地方发展服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把共建活动推向新的领域。还要抓好边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建工作。军民共建要与军民共育、军民共守、军民共利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发展军民共建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工农共建和其他各种共建活动。
建设文明城市(镇)的竞赛活动,有利于落实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能推动党和政府的领导亲自动手,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对城市建设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搞好城市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法制建设。这件工作一定要做得扎实,注重实效,防止大轰大嗡、形式主义和劳民伤财;要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命名文明市(县)要严格、慎重,不能降格以求。
(四)
1985年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方式要作适当改变,应从第一个月就开始抓起,就要本着活跃、多样、实在的原则按月按季度加以安排,一年重点抓几次,精心组织,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本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划,确定不同时期进一步治理“脏乱差”的重点,组织、推动各系统、各单位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使群众受益的事情。
各地应普遍在干部、党员、群众中进行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再发动和再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已开展了四年,已经取得了什么进展和变化,还有什么差距和不能令人满意之处?每个单位都要组织职工、群众来摆一摆、找一找、议一议,弄清楚五年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今年本地区、本单位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解决,还有什么薄弱环节需要切实改进。在此基础上,制订、修订建设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规划,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公诸于众,以求层层落实,家喻户晓。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
各系统、各单位要继续按照创“三优”的要求,对职工进行文明礼貌常识和规范的教育。以礼貌语言为突破口,普及日常礼貌用语,做到人人上口,形成习惯;同时要认真推广普通话。还要抓紧整顿“三场”(影剧场、运动场、游艺场)秩序,普遍宣传“三要六不要”(一要讲文明,二要有礼貌,三要守纪律;一不要拥挤起哄,二不要滋事打架,三不要随地吐痰、乱扔乱画,四不要损坏公物、文物,五不要辱骂演员、运动员、裁判员,六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宣传交通、卫生等法规、条令,提倡人人做文明观众、文明乘客、文明顾客、文明市民。
治理“脏乱差”,要在每个月每个季度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听取意见,选定重点项目,找准突击方向,实行现场办公,面对面地解决问题。各地可以根据改变市容市貌、村容村貌的要求,有计划地适当组织军民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特别是绿化美化环境要坚持下去。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活动、咨询活动、联谊活动、传统教育活动,可以有重点地加以安排。要在城乡普遍开展尊老爱幼、尊敬教师的活动。对农村五保户、孤老户,要由党团员、青少年带头组织综合包户服务,为他们做好事、送温暖。继续抓好计划生育的教育,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对改造环境、兴利除弊有贡献的军民单位应予表彰。社会性、地区性的大活动应减少,着重立足本单位多办一些好事,例如办好机关、学校、厂矿的公共食堂,使人们吃得快、吃得好,既讲卫生又有营养,还省时间,就是一件必须办好的大事情。
今年3月份前后,各地区、各系统应普遍表彰先进,命名一批文明单位,评选一批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由党委和政府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凡受奖者,应载入正式记录,与同级劳动模范享有同等待遇,切实改变那种“物质文明物质赏,精神文明精神奖”的不合理做法,通过表彰,大鼓实劲,争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大发展。
(五)
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城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需要加强党和政府对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领导,使活动更好地为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并密切结合改革与建设的实际去进行。
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必须充实和健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发挥其对活动的指导、监督、协调作用。机构设置,各地可以继续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形式,但必须配备足够的精干人员,使之能够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任务,成为有权威的,办实事的机构。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风气的转变,以至“脏、乱、差”的治理,都是涉及面很广,涉及部门很多的“系统工程”。组织活动,发动群众,进行教育,制定法规,均应由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宣传、舆论机构各按业务分工,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对象中,分头组织实施,而由委员会加以指导、监督和协调。对活动的指导,要勤于检查,敢于碰硬,强调抓狠、抓实,象中央领导同志抓“三场”秩序、抓铁路十个路段路风整顿那样,用典型开路,从具体事情突破,振奋人心,引导群众,取得大面积的教益。事情一定要一件一件办好,工作一定要一年比一年进步。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