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一代人的信念——看影片《二十年后再相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2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一代人的信念
——看影片《二十年后再相会》
李兴叶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影片《二十年后再相会》,以六十年代初四个船舶学院的毕业生,二十年后,在建造出口轮“菊花号”中又相聚的故事,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理想追求,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改革面临的新任务。他们中,袁朗是新提拔的船厂厂长,诸晖是总监造师,书呆子型的陈启明是厂试验室的负责人,困难时期出国的冯振羽,却以外国验船机构的验船师的身份出现在三位老同学面前,他的工作对手诸晖正是他往日的恋人。
厂长袁朗与总监造师诸晖在建造“菊花号”中遇到的困难与思想阻力,不再是上级或同级的阻挠,而是如何使企业广大技术干部与工人群众的素质能适应先进技术的要求,以及如何建立现代化生产秩序的问题。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遇到了种种习惯势力的梗阻,改革举步维艰。然而,这些对祖国四化前途怀着强烈责任感的中年知识分子,终于从苦恼与困境中摆脱出来,艰难而又坚实地跨出了改革事业的新的步伐。影片在这方面的开掘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十年后再相会》以细腻、隽永的格调,更多地探索主人公们的精神领域,细致地刻画了他们的情感波澜,有较强的抒情性。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些刚刚挑起重担的中年知识分子。由于十年内乱等历史原因,他们各有各自的烦恼: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婚姻恋爱上的伤痛,父辈的不理解,等等。但是,他们仍然挑起了重担。因为他们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党与人民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坚定的生活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复兴,“我们尽职!”影片在这一点上准确地抒写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情怀。
影片中有好几场戏是动人的。当陈启明试验的新焊条终于成功时,袁朗与他忘形地拥抱,开怀地唱起青年时代的歌,从中我们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到他们炽热的情怀;诸晖调船舶学院工作前,三位老同学在阳台话别,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可言传的惆怅心情;当“菊花号”上的工人拉响汽笛,为总监造师送别时,我们感受到人们的互相理解,对辛勤劳动的肯定,对友谊的珍惜……我们的心弦被影片深深拨动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