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代培合同打开新天地——记华南师范大学的招生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3
第3版()
专栏:

代培合同打开新天地
——记华南师范大学的招生改革
本报记者 蒋涵箴
广东曲江县蘑菇专业户林锦祥,于1984年高考之际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代找一名大学生,由他出钱培养,毕业后到他那儿工作。广州市学生何永超高考成绩397分,经他本人同意,与林锦祥签订了“合同”,接着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录取了他。该生走读,按合同规定,林锦祥四年内向学校交代培费五千二百元。
近三年来,广东省需要大学生的数量与国家所能分配大学生的数量之比是五点四比一,缺额相当大,尤其缺高质量的中学教师,现在全省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学教师没有取得大专学历。矛盾如何解决?华南师大认为,靠国家出钱办大学、铺新摊子是行不通的,而挖掘高校的潜力,靠向代培单位集资办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1983年开始,华南师大开始进行招生改革,在完成国家指令性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试行合同培养人才,接受地方各单位(包括集体企业和个体户)委托代培师资和其他各种专门人才。两年来,他们与省内四十四个县、市以及全国的九个省(区)的一些单位签订了代培合同。现在华南师大已经成为一所万人大学,1984年在校的全日制学生是七千二百五十八人,恰好是1982年的二倍。此外,该校还有六千零八十五名函授生、夜大学生,人数也是两年翻一番。一所华南师大两年之内等于变成了两所华南师大。
华南师大试行招生改革,用人单位十分支持。与该校签订合同的县、市,多数是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的地方。海南岛农垦局五十四个农场的四十九所中学,有高中教师七百六十九人,其中本科学历的只占11%。由于师资质量不高,农垦职工不安心在海南岛工作,怕误了他们的下一代。现在华南师大为海南岛培训教师,解决了农垦局的一大难题。
华南师大两年来共收了二千二百九十二名本科及专科的代培生。这批学生都是经过统考,按省招生办划定的分数线录取进校的。入学时的分数线比该校计划内录取学生的分数线平均要低二三个分数段。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派有经验的教师补课,分班教学。经过一年多学习,代培生大多数课程考试成绩已接近计划内学生成绩。
华南师大为用人单位培养人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从1983年至1984年上半年接受的委托代培费达五百万元。有了这笔钱,大大缓和了教育经费紧张影响学校发展的矛盾。学校用自筹的资金建设了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二平方米的校舍,不但满足了部分代培生住宿的需要,还解决了计划内招生数逐年增加所带来的住宿困难。学校还在广州市的党校、团校等设立校外教学点,代培党政干部,由学校派出教师担任教学,不占本校的校舍。一些委托代培的单位赞扬华南师大是“一所不设围墙的大学”。
过去,华南师大“讲师不讲,教授不教”,闲人很多,现在学生招多了,教师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招生改革之前教师与全日制学生的之比是一比三点五,这学期达到了一比六点八。学生多了,教师的工作比以前辛苦了,学校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发给一定数量的超工作量的讲课费。一些中年教师说:“十年动乱期间我们闲了那么多年,今天可以好好地干一番事业了,尽管工作量提高了,但每个教师的周学时与国外比还少得多,我们还想多干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