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来自特区的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4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来自特区的心声
刘学强
置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之中,我既感到精神振奋,又觉得有一种强烈而严肃的责任感在驱使着我,两种情绪使我辗转难眠。
作为来自深圳经济特区的代表,我无需掩饰由衷的荣幸和激动。特区,是祖国母亲的新生儿,“开放”乃是她的“助产婆”,“改革”乃是她的“催长剂”。仅几年间,她在地平线上迅速崛起,引起中外注目。“深圳速度”——其意义将远远超过其本身带来的物质效益,而成为一种全民性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理应借助文学形象得以生动地体现。
几年来,特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几乎是同步前进的,从原来的“文化沙漠”上陆续崛起了报社、杂志社、电视台、新闻文化中心、文学艺术中心、出版社、影业公司及八大文化设施。市作协等七个文艺团体宣告成立;对外文化交流日见频繁,文化设施和文艺队伍正在作出积极的反馈,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开拓。特区本身就是一种中国经济趋势的开拓,而文化又何尝不是呢?
我来京之前,市委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市委负责人呼吁:在九十年代初,希望作家们写出惊世之作,因为特区本身就是世界注目的。我以为,这并非“好大喜功”之言。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仅在经济上对全国起辐射作用,我们的作家们在那里有着驰骋用武之广阔天地,特区有着生气勃勃的经济生活沃野,有着思想解放和信息灵敏的酵母,我相信是不难酿出浓醇的文学酒浆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不断加码,我们特区年轻的文学工作者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深深意识到自己肩膀还稚嫩。胡耀邦同志号召文艺界“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们决心和全国从事文学工作的同行挽起手来,鼓劲、竞争、向上。共同担负起促进文艺大繁荣的担子。
一九八四年夏,周扬同志率领作家代表团到深圳参观访问,在市委的欢迎会上,冯牧同志曾呼吁:深圳搞起了新闻文化中心,能否再搞一个文学艺术中心?有呼必有应,几天后市委便拍板了。如今,深圳文学艺术中心已鸣锣开张,得到了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同时拟建立艺术家之家,欢迎全国文艺界人士到特区来感奋走笔……条件已经具备,东风强劲吹来,相信此次全国作家盛会,必然引来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盛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