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记四川省二轻厅副厅长、共产党员何隆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15
第5版()
专栏:先锋谱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记四川省二轻厅副厅长、共产党员何隆钰
这个人办事就是敢往前冲,有开拓精神。
他是新上任的四川省二轻厅副厅长、共产党员何隆钰。我们去年10月下旬第一次会见他时,正碰上他从基层调查回来,满面风尘。这一趟,七八天的时间,他接连跑了六个专区、十多个县、七十多家工厂。每天早上六点出车,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每到一地,他总是先到工厂,察看现场,边看、边记、边听取意见。随同他出差的同志说:“幸好我们年轻,不然就累垮了。”何隆钰说:“我们要翻番就要拚搏。二轻系统摊子大,项目多,各地报了很多计划,争着上。但是,哪些切实可行?哪些是纸上谈兵?哪些有待完善和补救?我新来乍到,心中无数,不跑腿作实地调查,工作迈不开步呵!”说罢,便爽朗地大笑起来。
何隆钰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1968年分配到重庆塑料总厂。后来他自愿到广汉县塑料厂当工人。这个集体工厂,原来只有三十多个工人,八台热合机,靠加工化肥包装袋维持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何隆钰被推选为厂长,他同技术人员和职工一起,成功地实现了八项技术革新项目。到去年,这个厂已拥有一百六十多名职工,固定资产达六百多万元,实现人平均产值四万元,人平均利税一万元,被评为四川省的先进企业。
开拓者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然而却有光明前景。在四川,何隆钰第一个提议,花七十多万元进口一台4000K注塑机。一家县办集体小厂,居然敢贷款几十万元引进设备,这在县里成为一大新闻,人们议论纷纭。支持者称赞他有胆识,关心者担心他贷了款还不起,反对者说他贪大求洋。何隆钰力排闲言碎语,当众立下责任状:“失败了我不领工资,只拿生活费。”在广汉县委的支持下,他们于1982年引进设备,当年投产,效益大增,年利润增加近一倍,不到两年就还清了贷款。
何隆钰常说:“县办小厂要想求生存,图发展,必须在生产经营上高人一着。”这一着在哪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就是这个小厂能不断开拓前进的窍门。
1981年,何隆钰发现尼龙丝牙刷十分畅销,然而价格比较贵。他想,要是用聚丙烯代替尼龙丝,岂不成了独家产品?他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人一起精心研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聚丙烯比尼龙丝价钱便宜三分之二,客商纷至沓来,广汉塑料厂生产的聚丙烯牙刷供不应求。
1980年3月,全国塑料包装桶订货会在广汉县召开。长期以来,许多用户都用上海货,对广汉产品信不过。何隆钰在会上提出:“如果我们的塑料包装桶质量比上海货好,价格又低,你们订哪个的?”“那是不言自明的。”客商们说。于是,他们请来各地客商观看摔桶表演。他们先是把包装桶盛满水,盖上盖子,然后用力把它们推倒在地上。过了好一阵,广汉产品仍是滴水不漏,而外地某厂的产品却从盖口渗出了水。接着,他们又把包装桶拿到两米高的楼梯上,然后使劲往水泥地上摔,一次、两次、三次,广汉产品完好无损,而某厂产品却裂了缝。人们对广汉产品赞叹不已,打听价钱又比外地同类产品低许多,这样,广汉塑料包装桶很快打入各地市场。
就在广汉生产的塑料包装桶畅销的时候,何隆钰在成都参观国外轻工产品展览会后,敏锐地预测到我国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产品将大幅度增长。他想,要赶上这种势头,必须赶快增添大型注塑设备及机械设备。他的这种想法,得到厂领导班子的赞同。他们进口一台大型注塑机,机器未到厂,何隆钰就请人翻译资料,研究安装方案,并组织了试车小组。机器运到,他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安装完毕,一次试车成功。外国专家称赞说:“此机安装无懈可击。”
为了使全厂职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何隆钰不惜用优厚的讲学费,派小车接送,请教授、专家、技术员到厂讲课,进行技术辅导。他们规定,新招收的工人必须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而且要经过严格考试。他们求贤若渴,广汉塑料厂现任厂长、副厂长、主任工程师,都是何隆钰从外地聘请来的。
何隆钰读大学时学的俄语,近年来,他为了能及时了解国外塑料工业的情况,又刻苦学习英语。现在,他不但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而且能看懂英文资料。
广汉塑料厂的工人对我们说:“何隆钰把他的整个身心都扑在事业上。”他每次出差回来,总是先到工厂后回家。1981年,他在县里已很有名声,被选为副县长,但是没过多久,他自动辞职回到他的工厂。他在厂里加班最多,出力最大,经常被评为一等奖,但从未领过。他家住房条件一直很差,工厂富了,接连盖职工宿舍,厂里按规定分配他新房,两次都被他谢绝了。他有个侄女在厂里当临时工,因为连续迟到,被他按厂规辞退了……
现在,何隆钰调到省里工作了,但他心里还时时挂念广汉县塑料厂,有机会就回去看望。一些曾受他批评的干部和工人说:“老何事事要求严格,不讲情面,他在的时候有点怕他,现在他走了,我们又想他,因为是他救活了这个厂。”
我们再次见到何隆钰时,他刚从日本考察回来,这是他第二次访问日本了。他在国外起早贪黑,除了谈判,抓紧一切时间参观学习,收集资料,有时还婉言谢绝了日本友人为他安排的游览活动。一位一直陪同他的日本朋友看在眼里,临别时激动地对他说:“何先生,你太勤奋了,我从你的身上看到中国四化建设的希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的,我们有千千万万这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开拓前进的共产党员,我们的四化事业是大有希望的。
四川《党的建设》记者 黄福金 车忠文
本报记者 吴学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