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社会科技服务是高校应有的职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0
第5版()
专栏:

社会科技服务是高校应有的职能
上海市高教局顾问 舒文
上海的高等学校开展社会科技服务,是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上海高校具有学科众多、综合性强、人才集中的优势,普通高校的科技人才占全市中高级科技人才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能完成三百项左右比较重大的科技成果。还有一大批研究生、本科生结合研究课题和毕业设计,进行大量的科研实践活动。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
上海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三年以来,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积极组织各校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据1982和1983年统计,仅在上海高校科技服务中心结算的,为工业企业各部门转让成果近三百项,科技协作六百多项,分析测试二万余项次,人才培训五万余人次,同全国各地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和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近百个。科技服务收入达二千六百多万元。
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必然引起教育内容、课程结构和形式的一系列变化,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它有利于筹建新专业、创立新学科;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材更新;有利于学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既懂理论,又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社会或科研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经济情况,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既提高业务水平,又逐步懂得生产、管理和经营。
社会科技服务也是学校本身管理改革的需要。通过社会科技服务,还可发挥教师、学校设备的潜力,同时可以增加收入,自力更生,改善工作条件和教师生活。上海交通大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添置的新设备和实验仪器,有60%是近几年来用学校自己的收入更新的。
学校与社会结合,在国内外都有历史传统。在我国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学校与社会主要是通过政治运动结合。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解放前夕的民主运动,师生的革命运动与社会上的革命运动互相推动。抗大、陕北公学更与根据地斗争和建设密切结合。解放以后,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改造运动。以后国家开展经济建设,1958年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曾有新的尝试,因受“左”的影响发生以干代学的偏差,但在发展新兴科学技术上也产生过某些积极作用。现在,四化建设全面展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大见成效,以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的社会服务活动开展起来。这是新时期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新要求。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赵紫阳总理指出,今后大学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科研方向,同工厂结合,搞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的固定联合体,或叫共同体。这为高校的社会科技服务指出了新路子。去年以来,江苏常州市提出了和大学“攀亲戚”的口号,大连、深圳、湛江、烟台、牡丹江、温州以及上海郊县都与上海高等学校建立了联系,生动地反映了以科技服务为中心内容的大学与社会结合的新趋势。
国外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传统。例如,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是古典式的、以文理为主的大学,同工农业生产结合得很少,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兴建了一批大学,直接促进了农业的改进和机械工业的发展。不少州立大学担负全州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美国高校有三个职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或称公共服务)。他们考核教师也是这三个要求。再如苏联,在预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时,提出了一个理工农医等各类高校同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今后二十年的远景模式。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四化建设迫切需要大学的参预和支援,新兴科学的发展需要大学参预和联合开发。因此,对社会的科技服务是学校应有的职能,是和教学、科研任务相联系的新职能。我们应当自觉地认识和履行这种职能,并且统一部署,安排时间和力量,确定比较全面的适当比例(上海各高校教师投入科技服务的力量,一般都没有超过五分之一左右)。我们认为,一般大学应以教学为中心,而根据需要与可能承担适当的科研和科技服务;重点大学和一部分老大学应成为“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也要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专科和职工大学,由于同生产部门联系密切,它的科技服务工作还可以多作一些。所以我们说,三项职能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三个中心”。从广义讲,它是教学、科研任务的延伸,现在应当大力提倡。
随着城乡经济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社会科技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积极迎接这一形势的到来,是我们当前要考虑的。
一、要统一规划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现在多数学校的科技服务还刚开始,首先是积极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要注意使三者互相结合。适当选择科技服务的方向和项目,使之有利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发展,并在时间和人力上进行合理安排,不要顾此失彼。各校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二、在内容上,根据各校特点和社会需要,初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都要发展。同时,发展重点学科、社会学科以及综合的咨询服务。基础好的大学,应充分利用优势,从搞一般的理工学科,向开发新兴技术发展。
三、服务范围要逐步扩大。要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国内到国外,逐步发展。其中,首先是上海、上海经济区,对边远地区、侨乡、革命老根据地的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应该给予关心和照顾,从而促进智力流动,努力使上海成为一个“智力源”,从东到西,逐步形成一个智力梯队,更好地完善智力与技术结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