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应该欢迎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3
第4版()
专栏:专论

应该欢迎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
刘达临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是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过去,人们生活,但求温饱足矣。在生活消费总量中,吃的花费占去绝大部分。但是现在,人们生活不仅要满足包括吃饭在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国外有的社会学家曾把吃的花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衡量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一个标准,认为吃的花费占消费总量50%以上为贫困水平,占40%至50%为小康水平,占40%以下为富裕水平。如果按此标准衡量,我国城乡居民目前吃的花费约占消费总量50%左右,正在从贫困水平向小康水平过渡。
二是从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化。过去,农民的家庭生活消费自给自足的比重很大,很少花钱去买东西;现在农民手中的余钱多了,商品消费的比重大为增加。城市居民的商品消费量比较大,但是为了节约,也常常自己缝补、自己做鞋,等等。现在情况不同了,更多地是去买现成的,人们说:时间就是金钱,花那么多时间去缝补才不合算呢!
三是从物质型向文化型转化。过去,我国人民在文化方面的消费量很低,城市居民这方面的消费只占消费总量的6%左右,农村就更低了。现在,电视机、收录机等大量进入家庭,出现了农民订阅多种报刊、农民买钢琴的现象;城市姑娘结婚开始时兴用精装的书籍作陪嫁,还有用电脑作陪嫁的呢!
四是从标准型向多样型转化。就拿衣着来说,过去是颜色统一、式样统一。现在,人们衣着争妍斗艳,中、老年人的服装也在开始变化。不仅衣着多样化了,食物和其它方面也在向多样化发展。
五是从耐久型向更新型转化。现在人们买东西,不是考虑“能用几辈子”,而是首先注意款式新颖,不断更新。如果一件衣服穿一二十年,多没劲!
六是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过去,农民很少与外界往来,较少受城市影响,生活方式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没有什么变化。现在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受城市影响很大,城市居民有什么,农村居民也要有什么;城市姑娘时兴什么衣着,很快就传到农村去了。
七是从室内型向室外型转化。明显的标志是体育等活动的开展。现在有些农村兴建了灯光球场、文化宫等设施。
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是互为因果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人们的消费观念,过去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其具体内容是勒紧裤带,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现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当然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传统有了新的内涵。当前,艰苦奋斗应该主要表现在善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生产或工作任务,百折不挠地去达到既定目标;同时对生产、工作、家庭生活能进行科学管理,讲求效率,讲求效益。勤俭节约应该主要表现为能挣会花:要辛勤劳动,有创新精神;要善于满足家庭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不花冤枉钱,讲求消费效益。
在新的形势下,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新的含意理解得好些,家庭生活方式就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在这里,既要消除“左”的思想的干扰,不要把正当的消费看成是浪费;又要坚持量入为出,不能超过家庭的实际经济能力去挥霍浪费。家庭生活方式要适合家庭的经济状况,要适应家庭成员的风俗、习惯、兴趣、爱好,要合乎科学的道理,要在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和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才能使家庭和睦、幸福,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