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乡镇企业要注意投资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3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乡镇企业要注意投资效益
中国农业银行调研部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农村出现了集资办企业的热潮。农村集资办企业对于搞活经济,利用农村闲散资金,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流通,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收入以及解决剩余劳力的出路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集资办企业是一项新生事物,缺乏经验,各地在资金投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统筹安排。据各地调查了解,农村集资主要是用于搞土建设备,建新厂、铺新摊子的多,搞老企业挖革改、充实流动资金和用于开发性事业的少。由于基建摊子铺得大,不仅“三材”供应紧张,而且所需资金留有缺口,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支持,给农村信贷资金增加了压力。
二、重复建厂、盲目建厂。有些地方、企业和农民由于不注意市场动态和经济信息,对资金投向缺乏可行性调查研究,见到某些行业能赚钱就“一哄而上”,结果导致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路发生困难。如河南省温县农村于1983年集资兴建了二十个淀粉加工厂,由于产销不平衡,造成大量淀粉积压,当年损失资金一万多元。又如广东增城县仙村区原有三个年生产能力达十四万吨的水泥厂,产品销路较好。农民认为有利可图,近两年又集资办起了十二个水泥厂。在一个不大的区内,拥有十五个水泥厂,造成竞争激烈,水泥滞销。
三、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差。一些集资企业仓促投产后,由于不重视资金和技术的结合,不学习先进技术和招聘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因而产品质量差,无销路。如湖北浠水县接会桥村集资三万六千余元办起了皮鞋厂,年生产皮鞋四千多双,由于缺乏技术,产品质次价高,销路不畅,只好赊销,现有赊销款项达一万五千多元。
四、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福建省晋江县一家副食厂一次购进包装纸二万三千元,可用三年之久。同时,还盲目购进大批花生,变质损失三万元,去年该厂亏损二万七千元,濒于倒闭。
上述情况说明,农村集资办企业必须加强资金投向的可行性研究,只有把资金、资源、信息、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