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沸腾的新事业——来自天津开发区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5
第2版()
专栏:开放之窗

编者按 为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从今天起,本报二版开辟《开放之窗》专栏,刊登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外引内联、经济体制改革、老企业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人才开发等方面的文章、新闻以及有关建议和来信。
欢迎各方面的同志踊跃来稿。
沸腾的新事业
——来自天津开发区的报告
本报记者 肖荻
从天津市区驱车东南行约五十公里,只见紧靠天津港和塘沽区的一片开阔地带上,几百辆汽车、推土机昼夜轰鸣。这里,便是正在加速兴建中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1月3日凌晨,第一期开发的起步区内,五点六公里公路提前一周全线通车;在这前后,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接踵而至,一百三十多个涉及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开发的项目正在洽谈,十个项目已签署合同;最近的一项新型陶瓷合资合同,从洽谈到签署仅用了五天。
人们分析,天津背靠北京,紧邻港口,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后,开发区与港口码头间货运仅十分钟,与北京客货运仅一个多小时。天津市又有门类齐全的四千四百多个企业,因此,它在吸收外资和技术上“胃纳”极好。
记者来到暂设在市内皇宫饭店的开发区办公室。这里的人事制度一律实行聘任制。现有的一百多名干部,平均年龄四十一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33%,一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已走上公司和处室一级领导岗位。为能在2月5日迁到现场办公,工地指挥苗沛带病鏖战,新年都没歇;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半年来几过家门而不入;副主任张炜是一位三十岁的北大毕业生,喉头动过息肉手术,他是用纸片来和记者谈话的……
香港信谊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宝树,这位原籍天津市的精明客商,回故乡探亲,原只打算走马观花。但一经接触开发区,观感一新。行前,这位客商愉快地与开发区签署了大理石开采和深加工、硅太阳能电池等四项协议。
记者问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昭若同志:你们的工作效率和魄力从何而来?
他说:“除了努力学习以外,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在经营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开发区审定项目、土地使用上,我们都有权拍板,没有那么多‘研究研究’。这点是外商最看重的。”
去年11月,张昭若出席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开放城市投资洽谈会,行前估计在成交项目上落个老三老四就不错了。由于他熟谙业务和当机立断,结果天津市与外商签署合资项目共一百一十六个,为各代表团之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有权当场拍板,敢于当机立断。在洽谈中,天津开发区立足于对国内外市场和本市建设情况的了解,回答明确,杜绝扯皮,注重工作效率。联邦德国和法国一些客商说:只要天津拿出“引滦精神”,什么项目我们都敢投资!
的确,今天,“引滦精神”正体现在天津开发区的创业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