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从“厂长比市长大”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5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从“厂长比市长大”说起
王治平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逐渐有了自主权,企业的经济活动突破了原来的体制所造成的封闭圈子,它的触角逐渐伸向对它来说最为有利的地方。特别是城市的企业,它自主的外部联系必然超越城市的范围。因此,群众中有“厂长比市长大”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即:经济活动由于其内在的最佳效益原则的作用,必然要突破行政体系的束缚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是在从事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特征就是社会分工高度发达,专业化协作愈益广泛和密切。企业之间有着错综繁复的联系,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生产过程的协作配套等等。但是,以前这种联系是由企业的上级行政领导来维持的,而行政领导又是分别按部门或地区来设置机构和行使管理的,企业只是一个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它没有权力来选择它对外部联系的对象、内容和方式。这样,要么就是人为地割断了经济的横向联系,要么就是企业被乱点鸳鸯谱、强行拉郎配,很少有经济合理的时候,也就很难谈到社会的经济效益了。
现在,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就必然要从它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寻求最为有利的外部联系,而不管这种联系的对象是在哪个部门和地区、是在本市还是在外市。这样,厂长的活动范围就随之扩展了。而市长作为一个城市的行政领导人,他在行政管理的规定范围内行使职权(其他什么行政长官也只是在其相应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仅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厂长比市长大”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市长作为履行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责的代表人物,有权委派、任免或批准聘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包括厂长),这就是市长比厂长大了。
我看,不用比谁大。政企职责分开,市长和厂长各自管好他们应该管的事,同心协力,建设国家。从理论上讲,这才算是一个合理的经济决策结构。
(注: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82级研究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