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5
第7版()
专栏: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
肖世泽
战后,日本能以较短时间在经济、科技方面赶超美欧各国,原因之一是改革学制,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所需人才。
战前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主要是学习欧洲的“旧学制”。办学目的以培养“尖子”为主。战后日本政府改学美国大学改为四年制,即“新学制”,调整和扩充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名额。对原有的大学、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凡基本上具备大学条件的,均改为新制大学,对少数师资水平低、设备不足无法升格的学校,则改为二年或三年制的短期大学。1980年,日本的各种高等院校已发展到一千零五十二所,为战前的二十一点四六倍。其中,大学四百五十五所,短期大学五百三十二所,高等专科学校六十二所,在校学生总数达二百二十万人,为战前的二十二倍。
日本一直视教育投资为经济投资的组成部分,对大学和短期大学的投资不断增加,1980年已从1970 年的五千九百五十三亿日元增至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亿日元。
日本的高等教育,从创办学校、设置专业到安排科研项目,始终注意经济和科技的战略需要,不断增加大学的理工专业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人数。大学的理工科专业,1950年为一百二十四个,1980年增至二百六十六个;工科专业,1950年为二百七十六个,1980年增至九百二十个。研究生人数,1950年仅为一百八十九人,1980年已增至五万三千九百人。
短期大学的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也都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地区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均较强,深受社会和工厂企业的欢迎。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中级科技人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自1962年创办至1980年,在校学生已发展到四万六千三百人。
办学中,工厂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和委托科研项目,学校与工厂企业联合进行研究,既省钱,又能推动科研工作和培育人才。
战后初期,日本的科技水平与美欧各国相差二十至三十年,由于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人才充实到各部门,使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出现赶超美欧的局面。在日本各种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中,大学、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所占比重,1960年为10%,1980年增加至40%,二十年增加三倍。日本就业人员的素质因此有了相当大的改善。日本全国科研人数,1964年为十一万八千人,1980年增至三十三万人。现有科研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每一万人中有二十八人,仅低于美国的三十人,高于西德的十八人、英国的十五人和法国的十四人。
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本为克服面临的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以及缺乏天然资源的弱点,进一步提出“技术立国”的战略,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今后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基础学力,还要有创造性、开拓精神和国际视觉,成为有闯劲的“突破型”人才,既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也能适应未来的挑战。同时,强调大学向社会、向成年人开放。大学有责任和义务为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和社会上的成年人开办各种类型的进修班,让他们不断重新学习、获得新的知识,适应新的要求。此外,还强调大学要加强基础研究和联合攻关。克服科技基础研究不够的弱点。大学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多、基础研究条件好的优势,加强与工厂企业合作联合攻关。而且要为地区和工厂企业代培研究生。目前,日本政府计划推广“筑波科学城”的经验,准备再建一批以中等城市为基础的科学城,推动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