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从麦克米伦的感慨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1-27
第6版()
专栏:英国通讯

从麦克米伦的感慨说起
本报记者 李云飞
本月23日是英国议会上院对电视镜头开放的第一天。人们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以听到上议员们辩论问题的声音,看到他们的仪容。这在英国议会六百多年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据说,电视台和议会之间有“君子协定”,即不能有消极的镜头。譬如那天下午观众席上二十来名矿工的示威就没有在镜头上出现。
尽管是第一天对着电视镜头,辩论进行得还是十分激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麦克米伦的一番话。在讲到失业问题时,他说这是他六十三年前当选议员时的旧景重现。他要大家正视已经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他问道:在这个挑战面前,英国是落后下去,还是迎头赶上,并取得领导地位?他认为必须选择后者。这样,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叙述本世纪末的历史时才不会把它作为是英国逐步衰落的开始,而是走向光荣复兴的起点。
麦克米伦已届耄耋之年,再过一个月就九十一岁了,又是保守党政界的元老,当然不会故作惊人之语。他的这番感慨多少反映了英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严峻现实,比较突出的就是煤矿工人的罢工、失业问题和英镑的一再贬值。
去年3月12日开始的煤矿工人罢工眼看就要进入一周年了。这次罢工在英国国内政治上造成的裂痕是广泛的。经济上的损失,据最近的《泰晤士报》报道,到去年底至少是十二亿英镑。这当然是一项相当保守的估计。目前煤矿工会和政府之间仍处于僵持之势,不过看起来政府方面略占上风。代表企业主的全国煤炭局和政府方面坚持凡是经济亏损的矿井就应当关闭,工会却认为只有到煤挖尽了才能关闭,双方根本谈不到一块。甚至由职工大会居间调停的“关于谈判的谈判”也谈不起来。在政府的软硬兼施之下,现在复工的人越来越多了,政府方面似乎觉得胜利在望。这两天,工会方面已经表示可以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举行谈判,政府方面却认为空口无凭,要有书面保证才行,显得比较强硬。此间人士认为,罢工工人中的中坚分子为数也并不很少,他们即使不能全部达到原先的目的,也会决心使这次罢工体面地结束,不会甘愿受辱的。这里舆论的普遍看法是,无论这次罢工结局如何,英国的煤矿工业难以再回到罢工前的水平,至于这次罢工所产生的内伤的愈合则更需要时间,因为罢工的发生并且能够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毕竟不是偶然的。
失业问题是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它们为复苏经济、控制通货膨胀所付出的共同代价。但是这个问题在英国显得更加突出,目前失业率高达12.8%,失业人数达三百多万。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因为苏格兰、威尔士这些地方的失业率要比英格兰南部地区高得多。因此,一些人认为这个代价太大了,要政府改变目前的做法。麦克米伦在讲话中就呼吁政府仿效美国,扩大财政支出,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前几天公布的英国政府关于今后三年的公共开支计划表明,政府拒绝这样做,仍坚守紧缩货币的政策。人们认为,这是英国政府的中期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据报道,按照这个计划,今后三年内的失业人数仍将高达三百万人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美元坚挺、油价不稳,进入1985年后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英镑自然要首当其冲了。两周前英镑汇价猛跌时,连撒切尔夫人也认为美元坚挺得有点玄乎。随后政府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但收效甚微。而美国也仍然不顾盟国的压力,继续我行我素,致使英镑汇价至今仍难有起色。这也是保守党政府易受攻击之点。但是,昨天撒切尔夫人的电视讲话坚持认为,国际金融市场低估了英国的经济实力,英镑汇价还会上升的。
外界的抨击也好,麦克米伦这些人的感慨也罢,目前都还不能动摇撒切尔政府的决心,它还要坚持目前的方针走下去。当然,做出某些调整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1985年英国国内的这些问题如何发展,也还取决于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但是道路的崎岖将使步履艰难,却是可以肯定的。
(本报伦敦1月25日电)(附图片)
图为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在上议院发言,抨击政府的经济政策。
本报电视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