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唐太宗传》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1
第5版()
专栏:

《唐太宗传》评介
张秀平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和贞观时代一班出类拔萃的大臣们缔造的“贞观之治”,一直是历代史家们讴歌的封建时代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对于这样一位封建皇帝,长期以来,研究和讨论的文章多局限在某一方面,缺乏全面论述。赵克尧、许道勋两同志合写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太宗传》,对唐太宗历史的各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评述,是一部通俗的全面叙述唐太宗历史的专著。
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唐太宗的评价有新的突破。关于唐太宗一生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史学工作者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看法则有分歧。本书对唐太宗是否是“晋阳起兵”的首谋决策者?玄武门夺位事件的性质和唐太宗晚年的作为等争论问题提出了新见解。作者认为,贵族子弟李世民,在“晋阳起兵”时起了重要作用,但不是首谋决策者,对李渊作了较高的评价。指出李世民参加晋阳起兵,仅是他走向政治舞台的起点,并不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
对玄武门夺位事件中的秦王,作者认为:一方面是剥削阶级贪婪本性的大暴露;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的嫡长制的严重挑战。秦王李世民的胜利,对唐初的历史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对作为封建皇帝的唐太宗,作者既肯定了贞观前期一系列统治政策的进步作用,对他的开明言行和纳谏作风加以肯定,同时又指出:就在这两方面,唐太宗也还是有专制横行的一面,有耍权术与诡计的地方。“贞观之治”也需作具体分析,它本身的繁荣也是后期不如前期。这些都是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研究和讨论中值得注意的观点。
第二,注意吸收和反映史学界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研究的新成果。作者回顾了我国史学界解放后对这一问题研究和讨论的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了历史研究领域中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曲折历程。关于“贞观之治”与隋末农民战争的关系问题,史学界曾有“让步政策论”与“阶级斗争决定论”、“生产斗争决定论”等不同意见的差异。作者肯定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是隋末农民战争后唐初统治者让步结果这一提法的合理性,认为贞观时期的调整政策,唐初统治者是“主动地、自愿地、积极地”实行的。“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是复杂的,从封建统治者的国家、政策、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诸方面作了考察和探讨,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又如关于唐太宗的阶级地位、其用人政策是否继承高祖?是代表士族地主、还是庶族地主?是代表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还是山东士族集团的利益?史学界也有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无论李渊时代还是李世民时代,其政权性质都是相同的。唐太宗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代表了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包括士、庶地主的利益。唐太宗善于团结各个地主阶级集团,善于处理各阶层的关系,使“贞观之治”维持了长期安定的局面;在用人方面,李世民与李渊相较,有手段上的高下之分,决无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他们采取的都是“士、庶并用”的方针。
第三,在结构和体例上,力求摆脱历史人物传记著作只叙传主事迹与背景、偏于一人一事的窠臼,努力全面、真实地反映唐太宗及其贞观时代的历史。例如对魏征事迹的述写,人们可以从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和出色的谏诤言行中,认识隋末大乱以后人心思治的历史潮流,体认唐太宗的用人,纳谏、临乱致治的政治家胆魄,从中找出他的注重人事、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发展过程。
《唐太宗传》在写作上运用了众多的历代史家对唐太宗的评语为标题,这些人皆知之的警句格言,赋以新的健康的内容与解释,引人入胜,读来颇有兴味。
本书明显的不足之处是在时间的表达上,采取了中国历史纪年法,以年号为纪年,没有注明公元年代,这给读者带来了不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