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1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2年至1924年中国国民党的改组,是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初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显著成果。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自始至终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先后派代表魏金斯基、马林等来华,帮助中国共产党,寻求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1920年秋,魏金斯基根据陈独秀建议,在上海会见孙中山。1921年12月下旬,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到桂林会见了孙中山。孙中山要求与苏俄建立联系,并渴望得到苏俄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些会见,为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通过参加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了解并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提高了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认识,于6月15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首次倡议由共产党邀请国民党等民主派及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反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孙中山早就仰慕十月革命和苏俄劳农政府。1918年7月,他致电列宁,祝贺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苏俄劳农政府的成立。1921年8月,他在致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说:“我非常注意你们的事业,特别是你们苏维埃的组织、你们军队和教育的组织。”当时的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孤军奋战,屡遭失败,他企望得到英、美、日、德等帝国主义国家援助的幻想破灭,尤其是1922年6月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受到沉重的打击。
恰好这时,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了友谊之手。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写给共产国际的信中表示:“我们很希望孙文派之国民党能觉悟改造,能和我们携手。”7月1日在杭州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年会上,李大钊、邓中夏、黄日葵等在联名提案中写道:“中国的国民党,抱民主主义的理想,十余年来与恶势力奋斗,始终不为军阀的威力所屈服……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的革命精神。”“从今以后,我们要扶助他们,再不可取旁观的态度。”7月中下旬,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主张以“党外联合”的形式同国民党合作。8月下旬,中共中央又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党内合作”的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政策的重大转折。8月23日,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讨论了“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孙中山向李大钊表示:“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党员,尽管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随后,陈独秀、张太雷等也多次会晤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支持他继续完成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孙中山对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十分敬佩,认为共产党人是他的“真正的革命同志”,在斗争中能“依靠他们的明确的思想和无畏的勇气”。他表示赞成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取消原来打手模和宣誓服从他个人的入党办法,并且邀请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帮助,促使在绝望中的孙中山猛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以俄为师”的道路,从而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不久,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等先后加入了国民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孙中山从1922年9月至12月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三次有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的研究国民党改组问题的会议,制定了国民党改组计划;成立了包括陈独秀在内的九人改组计划起草委员会;审查修改了改组方案和党纲党章。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2日,3日,分别公布了国民党党纲和总章。接着,孙中山又公布了国民党中央干部人选,其中陈独秀被推为参议,林伯渠为中央总务部副部长,张太雷为中央宣传部干事。孙中山吸收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改组,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了尽早实现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通过《向导》周报等刊物,加强了对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对孙中山的一些错误主张和作法进行善意的批评与劝告:第一,批评孙中山联合一部分军阀去反对另一部分军阀;第二,批评孙中山幻想用裁兵的办法来缓和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和平统一的目的;第三,批评孙中山企图同帝国主义合作;第四,批评孙中山历来只偏重军事活动,忽视对民众的宣传与组织。这些批评和劝告,孙中山很重视,对于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1923年2月,直系军阀吴佩孚疯狂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这一血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进一步提高了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为了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中旬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次大会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策略上的准备,从而揭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序幕。
中共“三大”以后,孙中山也加快了改组国民党的步骤。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9月,孙中山邀请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具体指导和帮助国民党改组。10月1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张继、戴季陶五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25日,国民党召开的改组特别会议,决定聘请鲍罗廷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顾问;委任廖仲恺、林森、谭平山等九人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了国民党改组宣言和党纲草案;着手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在此前后,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湖南、湖北、南京、山东、四川等地以及旅欧留学生中,先后进行了国民党改组工作。在改组后的国民党省、市地方党部中大都有共产党员担任负责工作。这一切,标志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中共“三大”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1923年11月下旬,中共召开三届一中全会,通过了《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要求各地扩大国民党组织,并以国民党的名义加入到各种群众组织中去。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第十三号通告》,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并对这项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年底,李大钊应孙中山的邀请到达广州,积极协助筹备国民党“一大”的工作。李大钊、瞿秋白等参与讨论和起草国民党“一大”宣言。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李大钊、毛泽东等二十三名共产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党章,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容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大会选出了有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林伯渠、毛泽东等十名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圆满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从此,国民党实际上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1925—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肖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