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三着”制胜——访北京工程起重机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2
第2版()
专栏:

“三着”制胜
——访北京工程起重机厂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工程起重机厂的新领导班子狠下了“三着棋”,使这个制造手段比较落后的工厂一年大变。
改掉“大锅饭”
“我们的治厂方针,不是光耍嘴皮子,而是要动点‘真格的’。”去年年初,刚刚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的北京工程起重机厂的新领导班子,向全厂二千八百名职工宣布了这个决定。
前不久,新任厂长、工程师张文龙的一号嘉奖晋级令,轰动了全厂:九名贡献大的职工受到嘉奖,并晋升一级工资!这是建厂以来没有的事。接着是第二、第三、第四号嘉奖令……人们议论:“这回可是凭真本事吃饭,甭想混了。”
去年,北京工程起重机厂对六个车间全部实行了多层次经济承包责任制,即个人包小组,小组包车间,车间包全厂。对职能科室和关键项目、突击性任务也实行专项承包。他们把责任承包制与承包奖、基本奖和浮动工资捆在一起。去年1至12月份,六个车间完成工作量猛增,废品率下降到0.5%,可比成本下降2%,故障率下降2.7%。全厂生产热气腾腾。
厂长张文龙说:“‘大锅饭’吃得最厉害的,往往是‘后方’的服务部门。忽略了对‘后方’的改革,‘前方’也受影响。”这个厂有个靶场,过去管理不善,土地荒芜,每年白白花掉近十一万元的管理费。这块土地只能耗财,不能生财吗?不,对它实行承包管理后,这片荒芜的土地,长出了果树,养上了几千只鸭上万只鸡,不仅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厂里也增加了收入。
不拘一格用人才
去年,北京工程起重机厂共开发十二种新产品,其中有九种是自己设计的,QY8吨起重机,被机械工业部评为优等产品。去年这个厂新产品获利六百二十四万元,占全年总利润的59%。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结果。
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的张作谬,二十多年来,为起重机厂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右腿肌肉萎缩,行走不便,拄着拐杖,坚持搞科研和设计。新领导班子提拔他担任全厂产品设计领导工作后。张作谬更加勤奋,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被职工们称为在起重机事业上顽强奋斗的人。去年一年,在新选拔的二十七名中层干部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就有二十三人。
北京工程起重机厂为了腾飞,广招人才。一位自学成才的大集体企业的工人,具有相当高的日语会话和翻译能力。他到这个厂应招考试,立即被破格录用,并由工人转为厂研究所的科技干部。他进厂后,为该厂与日本合作生产的QY35吨和50吨大型汽吊式起重机,作出了贡献,受到嘉奖晋级。仅仅一年,这个厂从社会上招聘的专业人员中,就选录了八名有用之才,解决了生产和科研的急需。
引进与改造
二十多年来,我国研制生产出多种汽吊产品,但性能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实现国产化,北京工程起重机厂积极与日本的多田野、三菱,美国的格鲁夫等公司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系列生产8吨、20吨、36吨、50吨等四个吨位的液压汽车起重机及25吨、36吨越野轮胎起重机。通过技贸结合和合作生产,既满足了国内建设的需要,厂里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制造手段比较落后的北京工程起重机厂,如今已经建造了两个试验场和十四个试验台,实现了总装流水线装配;建立了装配点检制度,增添了十二种大型关键设备,自制各种专用工装六百套,工位器具五十多种。这些新的设备,为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为1990年该厂生产一千台具有世界最新水平的各式起重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