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春风扑面 热气腾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4
第7版()
专栏:

春风扑面 热气腾腾
陈登科
我在严冬季节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可是到达首都后的几天里,我却时时感到春风扑面,热气腾腾!这温暖的春风,便是党中央领导同志对作家们的关怀与信任,是党中央关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鼓舞人心的英明决策!
在上次代表大会期间,我们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小平同志号召文艺界要继续解放思想,并批评了粗暴干涉文艺创作的作风。我个人认为,这已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了“左”的指导思想对文艺的危害。按说,我们——尤其是领导文艺事业的负责人——应该理直气壮地清理“左”的思想在文艺领域里的影响,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遗憾的是,这五年中,我们的工作和创作还不时受到“左”的干扰,有时甚至严重地挫伤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就是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旗帜鲜明地批评那些“左”的思想和作法对文艺事业的影响,以实现文艺界的“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
前一个时期,流传着一种说法:经济上要反“左”,文艺上要反右。这种说法虽未见诸于文字,却无形中成了法则。这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作家、艺术家的看法,甚至对整个文艺队伍的看法。有的人总喜欢从偏见出发在文艺界找毛病。他们好抓辫子,而且揪住不放,随意给人扣上诸如“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搞自由化”、“不听话”等等大帽子,把文艺界的主流与支流、功与过、是与非,弄得很混乱,甚至颠倒过来。有的至今还在念念不忘“以阶级斗争为纲”,甚至危言耸听。虽然党中央一再告诫再也不搞什么运动,有的人却总想批这斗那,习惯于用运动方式来解决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
回想我们这三十多年来的经历,从五十年代初以后,隔三插五,车轮大战似地在文艺界一个劲地反右、反右、反右!为了反右,动员过全部舆论武器,甚至动用了脚镣手铐,反得够彻底了。但我们的真正毛病却出在“左”边,真正危害我们事业的正是“左”的惯性病,却很少有人去注意。老百姓们不懂文艺的奥妙,但他们自有对真理标准的看法;他们不相信文艺能有一言兴邦、一言亡国的神通,但却从多年的经验里懂得了借一部小说、一个剧本发起政治运动的灾难性危害。因为他们也跟着吃过大苦头。这种借文艺掀起政治风暴的悲剧,千万不能再重演了。
我很希望做文艺领导工作的同志,多到老百姓中间去做点调查研究,多听听人民群众的真正声音,不要听到点风声就轻易下结论。例如,1980年作协安徽分会曾举办过一次“黄山笔会”。这次笔会是经过省委批准的,其意图有两点:一是我们安徽文艺界在十年动乱中是个重灾区,直到万里同志到了安徽,才把这支溃不成军的文艺队伍重新组织起来。我们很想借助外力去鼓鼓劲,搞得活跃一点。二是安徽当时在搞农业承包责任制,外省的同志不大理解,我们想请一些作家去看看,给农业生产责任制做点宣传工作。这有什么不好呢?会后,《安徽文学》编辑部整理过一篇通讯——《以文会友》,公开发表,并无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是这个“黄山笔会”,近几年不知有多少次被打“小报告”,被点过名,大有黑会之嫌。可是,又有哪位认真地找与会者和组织者调查过呢?
现在,抓辫子、打棍子、戴帽子的市场不大了,有的同志可能不舒服,老是嘀咕什么文艺界批评不得。天晓得!文艺界被“左”的思潮批了那么多年,文的武的批评都经历过来了,还有什么批评不得的?令人担心的倒是极左思想的流毒在文艺界没有受到严正的彻底批评,至今还有人认为“左”只不过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
邓小平同志历次有关文艺的讲话,都充分肯定文艺界在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上的成绩,即使发现一些偏差,也表示出一位政治家的严肃和宽宏大量。正是由于党的信赖,使得作家们敢于开拓新的领域。这几年我国文学创作的成就,我认为是“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史上最灿烂的一页。我们这支队伍数量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也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现在,作家们的创作自由有了更加切实的保障。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写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