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故乡啊,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4
第8版()
专栏:

故乡啊,故乡
李真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
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句。可是,我和故乡的深情,却是很难用几首诗所能表达的。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离别故乡时的情景。那是1934年7月,一场恶战之后。那年6月3日,湘赣之敌十六师三个整编旅向我红六军团发起攻击,我军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指导下,进行“阵地防御”,死守金华山。战斗一直持续到7月4日。双方争夺十分激烈,阵地失守又夺回,夺回又失守,最后,终于没有保住,主力红军也大大地削弱了。这就是湘赣苏区有名的“金华山战斗”。我们只好退出这块用数千名烈士的鲜血浇灌起来的红色根据地。那时,很多红军战士年迈的父母、年青的妻子,秘密通过封锁线,来到军营中。但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远走高飞,不知一别就要十多年!我参军时哭肿了眼睛的母亲,这次提了新鲜鸡蛋和一双结实的鞋子来看我。她没有哭,见我胖乎乎的脸,又结实又虎气的身子,连声说:“好儿!好儿!”她在我们军营中住了一宿。娘儿俩说了几乎一个通宵的话。鸡在晨曦中鸣叫了,嘹亮的军号吹响了,部队集合了,驮炮的马喘着急促的气。我怀着留恋、惆怅和兴奋交错的情绪,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根据地……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回到家乡看一眼自己的父母、乡亲!可是这一天却来得那样突然,那样紧迫!那是1950年的10月下旬,美帝国主义燃起的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中央军委命令我部待命入朝作战。我趁这个空儿请假回家“探亲”,实际上是向亲人告别。上级批准了我的请求。就这样,我回到了分别十多年的故乡。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来到亲人中间时,那激动人心的情景。老人摸着我的脸,看了一遍又一遍。童年时的伙伴兴奋地叙说着红军走后,他们艰困的处境以及他们将来的打算。孩子们争着拽我的手,往他们的家里拉。真是流不尽的热泪,说不完的心里话。亲人们用他们当时能拿得出的最好的饭菜来招待我,用最美好的语言来打动我的心,希望我多住几天。但抗美援朝这火烧眉睫的大事,压着我的心,一天,哪怕是一个小时,甚至一分钟也不能多留。说走抬起腿就走了。在车里,我看见乡亲们的眼泪滚动着,看见田野、树木象水一样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去。
一晃又过了三十年。到1980年11月,我第二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汽车沿着黄洋界通往永新县的盘山公路飞奔。下了山,汽车湮没在平坦而广阔的田垄里。我看见老表们挑着稻谷交公粮。路过的村子里,屋前的晒谷场上铺着金烁烁的稻谷和黄豆,屋角上拴着一头头歇晌的黄牛,肥肥的,有的卧着,仰起头,嘴唇在蠕动,倒嚼着,一群群鸡鸭在寻觅着秋虫或稻谷,隔着山梁飘来悦耳的山歌……
快到黄门坊了。我看到这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路,不由得想起四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度过的童年时代的情景。
黄门坊村东头的祠堂,是我入团宣誓的地方。记得二十岁那年,初春的一个漆黑的夜晚,我瞒着父母,偷偷地跑出来,在这里参加了入团的仪式。现在,当我漫步走过祠堂的时候,仿佛又听到了共青团员在党旗下举手宣誓的铿锵声。
在长征路上,在抗日烽烟的弥漫中,在随军挺进大江南北时,我每每想起我入团的“宣誓”,和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想到六七个党员围坐在一棵大树下,秘密讨论着一件又一件大事的寒夜……
家乡啊,母亲,用多么美好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对您的崇敬和怀念!
我多么想在家乡多待几天,可是正象我是匆匆而来的,我又要匆匆而去了。一家亲人,一些老赤卫队员和一群活泼的孩子站在门边,我深深地敬了一个军礼,向他们告别,向我可爱的家乡告别。
“放心走吧!我们保证科学种田,绿化荒山,等你下次回来再看!”这是我多次向乡亲们提出的问题,现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拿这些话作为给我送行的礼物!临别,我写了一首《归里》的诗,算作纪念吧:
童子从戎远征伐,
红尘染鬓催年华。
叟翁喜作万里客,
满地春风吐新芽。
这次回乡,时间比较充裕,各处都看了看,总算了却了多年来的一桩心事,但心里总感到有些不踏实。就在我童年放牛走过的池塘边,在我和伙伴们砍柴割草的前、后山上,如今怎么样了呢?陪同我的村干部告诉我:“当年后山上有数不清的几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大树,前山上碗口粗细的树也密密麻麻地长满全山,但是‘大炼钢铁’以后全给砍光了。因为只管捕,不管养,鱼塘也荒废了!”我沉默了。村干部接着说:“山秃了,地也贫了。下一场大雨,泥沙都冲进田里,肥田变生了,能不贫吗?这一切都是‘大锅饭’造成的呀!”他们说得很对。当时“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责任制还没有实行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但寒冬并不会轻易退走的。极左的影响,还象一条条绳索,捆住人们的手脚。口号是有了,但干部们总怕政策变。人们的心里憋着一股极大的劲,可是怎么干,却又懵懵懂懂。这件事一直使我放心不下。这也就成为我更加怀念故乡、关心故乡的原因。我觉得自己仿佛欠了故乡人民的一笔债。
最近,省里有位负责同志来,我又问起家乡的情况。他兴奋地告诉我:“永新普遍实行了责任制,山承包了,地也承包了,池塘也承包了。真是‘包大人说话——灵啊’,现在山也绿了,地也肥了,鱼塘里也有鱼了。你再回去看看,咱们老家这才不愧是山清水秀,人勤苗壮的鱼米乡呢!”说着,他又显出有些犯愁的样子:“前几年粮食多了,国家收购不了,群众很有意见,运不出去啊!去年好多了,我们和好几个省、市订了合同,运输问题解决了。我们除了发展商品粮生产,还要搞多种经营,鼓励专业户、重点户、冒尖户,在自愿有利的前提下,组织经济联合体,把乡亲们都带动起来。这一下,农村就全活了!”
我听得入迷了。故乡啊,故乡,但愿你在党的阳光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飞得更快,变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