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把企业应有的权力不折不扣地给企业 徐州矿务局出现新的生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5
第2版()
专栏:

把企业应有的权力不折不扣地给企业
徐州矿务局出现新的生机
本报讯 记者刘燮阳、通讯员黄志宝报道:江苏省政府和煤炭工业部在对徐州矿务局实行经济承包中不折不扣地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使这个百年衰老矿区,再度焕发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徐州矿务局是全国十三个年产千万吨煤炭以上的大型企业之一。过去由于上面统得太死,企业手脚被捆得死死的,严重地压抑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到七十年代末,这个局的煤炭产量逐年递减,企业利润也逐年下降,1982年成了亏损大户。
1983年初,江苏省政府和煤炭部按照中央改革精神,在对徐州矿务局实行产量、费用和盈亏“三包四保”(即包产量、费用、盈利;保供货合同、安全生产、合理开发资源、机电设备完好率),一定五年不变经济总承包的同时,明确给予企业“超产煤在本省加价自销;各项资金允许捆在一起使用;内部的工资、奖金分配和劳动力调整可自行安排”的三项自主权。
企业有了财权,打破了以往“买油”的钱不许“称盐”的死板局面。他们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首先,该矿务局抓紧补还了一百五十多项重点安全技术措施工程的欠账,健全完善了井下通风、防尘、注水、灭火等设施,为矿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他们还拿出七千多万元,对九个矿井进行改扩建和水平延深,改造了十多个重大生产环节系统,重新打开四个新的煤系,以内涵扩大生产为主,提高了老矿区的生产能力。
企业有了超产煤自销权,改变了过去产销不见面,责利相脱节的现象。他们用增产的煤炭,与本省各市签订了多种经营合同,这不但给企业增加了财力,而且调节了市场,密切了与地方的关系。煤矿发展生产,钢材短缺,各地积极组织货源,主动为矿上分忧解难,几十万人的矿区副食品供应也由地方包揽下来。两年来,这个局还把从超产煤增收的二千五百多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智力开发和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建立教育基地和技术培训中心,有两万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得到了培训,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企业有了分配权,克服了“有利大家沾,同啃一块煤”的平均主义弊端。他们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全局掀掉了“大锅饭”,坚持奖勤罚懒,矿井实行吨煤工资包干,工种之间拉开档次,特别对善于经营,勇于探索,在技术进步、科研推广先进经验和发展生产等方面有贡献的,实行重奖,鼓励职工冒尖致富。同时,还改革了用工制度,干部实行招聘,工厂录用农民合同工,量才使用科技人员。去年,他们用自留资金给部分职工晋升了工资,井下采掘一线工人的人均收入比承包前提高4%以上。企业上去了,矿区集体福利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两年来,共新建职工住宅三十万平方米,新建和扩建了文化楼、浴室、食堂等公共设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