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福州市派外行出国考察 掷外汇数十万金 购设备多不堪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7
第2版()
专栏:

福州市派外行出国考察
掷外汇数十万金 购设备多不堪用
本报讯 2月4日和5日《福建日报》连续载文,揭露和批评福州市某些部门派外行出国考察,花掉大笔外汇,盲目购进一批国外淘汰的旧机器的事件。
《福建日报》4日在第一版发表的《外行出国搞引进的教训》的报道说,1981年,国外某纤维织造公司总经理来福州洽谈生意,说要卖掉部分旧的化纤织造设备,邀请福州市派人前往考察。福州市政府、市经委、市纺织工业局有关领导五人组成考察团,于1981年9月出访,与外商签订了合同,为市针织厂购进大圆机四十三台,染色机三台,合计用去外汇五十五万三千美元,折合人民币一百五十五万元。四十三台大圆机运来以后,经七拼八凑,能够运转生产的只有六台;其余大部分都堆在仓库里,仅库房租金等费用,每年就要支付上万元。
为什么这一引进会造成如此浪费?《福建日报》的报道指出,很重要的一条,是出国搞技术引进的人员是外行。当年组建出国考察团时,福建省政府有关领导明确批复:“人员进行适当调整,要有技术人员,领导干部要减少。”考察团一位领导同志直接打电话给省府有关领导说,除他以外,其余四人都是“内行”。结果,原报的五人名单没变,一个没有技术人员参加的考察团便出国了。
考察团事先没有对这项引进作可行性研究。要引进的这类大圆机,当时国内已有生产,从技术上看,购进的机器并不先进;从价格上说,购进旧大圆机比国产同类型大圆机约贵一点五倍。这些方面的信息,考察团却不了解。
考察团不仅对复杂的技术问题不懂,就连有的机器零部件不全、有些织针生锈等很明显的问题也没有发现。此外,对外商明显违反合同的行为,负责引进的人也没有及时检查发现,更谈不上按合同向对方索赔了。由于引进了大多是残缺不全的旧机器,安装时外商两次派人前来调试,真正能开动生产的只有一台,而工厂却为他们花了八千多元的费用。后经勉强改装,投入运转生产的六台提花机,也是开开停停。
5日,《福建日报》在第一版发表读者顾若章来信指出:这股出国歪风非刹不可!来信说,当前出国存在一股不正之风。有的人当了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管你国家受不受损失,先出国再说。有些外商看透了我们一些“出国迷”的弱点,常以“你们出国访问,全部费用我们负担”,或以送礼为诱饵,把自己的劣质产品推销出去。我们一些“出国迷”确实是很容易上当的。福州针织厂引进大圆机的教训,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附图片)
南郭先生交学费
原载羊城晚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