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本报记者调查后,证明情况属实,希望——赶快来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7
第3版()
专栏:

本报记者调查后,证明情况属实,希望——
赶快来解决
记者去年11月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召开座谈会时,该校一位语文老师曾反映北京市有一位六十二岁的语文老师张永昌至今还是一个无房户,住在办公室里。
今年年初,本报收到张永昌老师反映他至今无住房的来信。1月5日,记者访问了张老师,并在他的“家”里坐了一个多小时。经了解,张老师反映的情况属实。
张老师是负责北京市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他的工作也是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一位骨干老教师现在住在北京教育学院二部的一间办公室午休室里,这间屋就是老两口的栖身之地。
由于老人是无房户,所以他没有粮本、副食本,买粮、买副食到处借本,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现在煤气定量供应,开春以后老两口做饭都成了问题(冬季屋内生有一炉子)。张老师1980年以前是房山县周口店中学的教师,老两口调进北京市以后,房山县的房子就退掉了,他们的家具和衣服分四处寄存在亲友家。一到换季的时候,老人特别狼狈。
他们有一儿子,在四川工作,结婚已四年,孙子也两岁了。由于没有房子,儿子、儿媳至今不能来京探亲,一家人尚未团聚。老两口还没有见过儿媳和孙子。
张老师教过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许多学生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回到北京看到老师含辛茹苦执教一辈子,到了晚年还没有一个安身之地,心中很难过。他们多么希望有关领导能尽快解决张老师的住房问题啊!
本报记者 蒋涵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