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河北故城尊师重教蔚成风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7
第3版()
专栏:

河北故城尊师重教蔚成风气
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 (通讯员卢宏达、记者邹冈)去年10月,河北省故城县曾发生过庄户人宴请教师的新事。记者最近重访此地,看到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在这里已成为风气。
有两件小事。原西乡饮马河村农民张立柱,看到原西中学的老师吃水用桶担,耽误时间又费劲,便花五百元钱买了两套水桶车,送给老师用。付官屯村农民焦西河和本村教师焦亭勋地挨地。去冬浇地,他觉得老师的时间宝贵,就不声不响把亭勋的地浇完了。
郑口镇三坛村汽车修配专业户边来润的话可以为这样的行动作注脚:“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当不好专业户。不多多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没有有知识的青年人才跟上来,专业户是不能得到发展的。”他拿出七千多元作为教师的奖金,分别捐给郑口中学、坛村中学和本村的小学。他把这看成自己的分内事。
这并非几个农民的偶然之举。去年10月中旬,新华社报道了这个县三位农民设宴敬教师的新事。故城县委因势利导,决心把“抓好教育,不辜负广大农民期望”的诺言付诸实践。县里筹措资金,给全县教师发放了书报费,同时解决三十五对夫妻分居问题,去年全县四十七名教师被批准为正式党员、四十六人成为预备党员。
各级政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力量结合起来,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去年,国家集体投资、群众集资十二万元,各村无偿划出土地三十七亩,为教师修建宿舍一百一十间,拨给教师名牌自行车六十三辆,煤炭四十七吨。
故城县教师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更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郑口中学教师宋德福、寇秀符夫妇两人曾联系好调回天津工作,现在他俩放弃了调动的机会,决心努力为故城培育人才。夫妻长期分居的坛村中学老教师杨秀亭,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全家四口人转为城镇户口。他激动地说:“我一没伸手,二没张口,县委帮我解除了后顾之忧。我只有用搞好教学的实际行动来作为回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